一、河南省廣電行業概況
河南省地處中原,總麵積16.7萬平方公裏,平原盆地、山區丘陵麵積分別占全省土地總麵積的55.7%和44.3%;總人口9869萬人,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全省共轄18個地市、110縣(市)。2007年全省經濟總量1.57萬億元人民幣,在中西部地區經濟總量排名第一。全省建成了包括無線發射、微波中繼、衛星覆蓋、光纖傳輸、有線入戶等方式在內的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網絡,除一些地處偏遠、經濟較不發達地區以外,2006年底全省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6.51%和96.42%。
河南省內廣電播出機構分為省、市、縣三個級別,由於曆史沿革、經濟發展水平等原因,各地方的電台、電視台在管理方式和發展水平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一)管理體製概況
從整體管理體製上來看,各級廣電主管部門,例如省廣電局、市廣電局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較為鬆散的結構,上一級局主要對下一級局和播出機構實行專業性管理,而具體的人事、財務管理則歸屬地方政府,廣電係統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方式。
在一級局內部,則又根據具體情況分為多種管理形式。一般來說,地市以下的廣電局和電台、電視台之間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管理班子”的管理辦法,多采用“局台合一”的模式。一級廣電局作為政府主管部門履行其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的製定和執行職責,廣電節目傳輸機構和播出機構則接受前者的監督管理,作為經營性事業單位存在。所謂的“局台合一”,則是指廣電局局長,同時也是一級廣播電視台總台的台長,一方麵履行監管職能,另一方麵又作為最高的經營決策角色而存在。
另外也有一些地方實行局台分離的管理模式,雖然廣電局在人事方麵擁有決定權,但是具體的經營管理則完全歸屬電台、電視台自己。除省一級局台之外,地市以下的局台關係的形成和具體格局,與多種因素相關,例如局、台領導人的決策和執行能力,長期形成的慣例等。根據局台關係的不同,兩者之間的經濟關係也不完全一樣。在實行局台合一的地方,廣電局實際上是作為多個電台、電視台頻率頻道的“總台”存在的,因此每年電台、電視台收入的20%-30%會作為財政性收入上繳到局一級機關,而後廣電局再根據年度預算對這筆資金進行分配,其中包括行政費用支出、基礎設備更新、人員培訓等各個方麵。
可以說,在地市以下一級局台關係中,由於機構規模不大,人員數量有限,實行局台合一雖然屬於一級政府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比賽選手”的現象,容易導致很多違背市場規律的短期行為,但是從某個方麵來看,這也彌補了這些小規模廣電機構缺乏具體協調機構和統攝機構的不足,所以這些地方的廣電局屬於“強勢機構”。
(二)繼續教育概況
由於這些扮演著“總台”角色的廣電局在人事和財務上都具有很大的決定權,所以在人員培訓或者相關的經費上就可以有比較大的操作空間。另一些地方比如許昌市,廣電局和電台、電視台之間分隔比較明確,或者說廣電局對於電視台並沒有很大的控製權,電視台每年上繳的經營性收入也隻有15%以下,這樣對於非經營性單位的廣電局來說,在資金調配上就捉襟見肘。
在這些地方,電視台、電台的工作人員,除自費參加的各種學曆和非學曆教育之外,局級單位組織的學習活動非常有限,一般隻有在總局特別是省局組織的各種免費或者半免費的學習中才會安排專門的人員參加學習。因此,在這樣的局台關係中,局主要起到的是一個上情下達的作用,由於在經濟上沒有話語權,在專業培訓這方麵也就沒有很大的行動力和積極性。這樣,日常工作中的人員學習安排主要就由電視台、電台內部自己安排解決。
在實際考察中,我們發現,到底采取哪一種局台管理模式,並非完全是由這個地方的經濟條件決定的。電台、電視台收入比較高、事業發展得比較好的地方,例如鄭州市、焦作市,就實行的是局台合一的運行模式,在人員培訓經費的計劃和安排上也比較充分;而電台、電視台收入比較低,發展相對滯後的地方,比如許昌市,實行的是局台分離的運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