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2章 對話西藏社科院原院長平措次仁(2 / 2)

聶曉陽:藏族人一般怎麼看待錢?

平措次仁:大部分人一生中花錢最多的地方,就是朝佛和捐給寺廟,或者施舍給別人。對西藏人來說,施舍就像存款一樣,這輩子施舍出去的,下輩子就會得到好報。但是,在宗教裏,施舍是不求回報的,就是說一個人不能帶著某種目的去施舍。

聶曉陽:那乞討的人不就等於負債麼?

平措次仁:有些人過不下去了,自然就去乞討,這不是什麼太丟人的事。另外,人們會認為有些人去乞討,也是命中注定的報應。曆史上西藏曾有一個國王,他曾經三次把他的子民的財富平均了,把富有的人財物分給窮人。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窮的依然窮,富的依然富。後來,他明白業力(因果報應)是無法控製的,上輩子造的業不管怎麼樣今生都必須承受。

聶曉陽:西藏人講究六道眾生,他們認為人和其他的動物是平等的?

平措次仁:對,當然是平等的。西藏人對狗、對鳥等等都很好。

聶曉陽:可藏族也有獵人啊。

平措次仁:這個不一樣,為了謀生的捕獵不算殺生,隻有濫殺才是殺生。獵人捕獵不會超過自己的需要。內地人什麼都吃,但西藏人認為,你殺一頭牛可以供很多人吃,但是你殺一隻小動物卻隻夠很少的人吃,所以西藏很多人是不吃那些小動物的,因為對一頭牛和一條魚來說,同樣都是一條生命。

聶曉陽:所以我們說很多人喜歡西藏是因為這裏的文化,比如藏族人轉經祈禱的是六道眾生得幸福,而不是自己怎麼怎麼樣。

平措次仁:對的,他首先祈禱的是六道眾生,這是大乘佛教的意義。

聶曉陽:比如說有一個災難,現在隻剩下一碗飯,他會隻給自己的孩子還是會平均給鄰居的孩子?

平措次仁:應該是平均的。西藏文化不強調眾生的分別,因為別人家的孩子也許上輩子或者下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傳統的藏戲裏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國王忽然想出家,後來他帶著王妃到深山裏修煉,佛祖為了考驗他,向他要王妃和孩子,他就把自己的王妃和孩子都施舍了出去,最後連自己的眼睛也施舍出去了。

聶曉陽:那我們回到幸福感的問題,什麼是幸福的捷徑?

平措次仁:替別人考慮得多,你的內心就容易知足,這樣就比較容易幸福。

聶曉陽:在藏族文化裏是如何看待母親的?在藏族文化裏會不會專門頌揚母愛?

平措次仁:這個和漢族差不多。在藏語裏,“喇嘛”就是六道眾生之母的意思,也就是說,母親就像佛一樣。

聶曉陽:那活佛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呢?

平措次仁:都是一樣的。喇嘛的喇就是高尚,嘛就是母親。在西藏,即使當了喇嘛還可以回家探親,而且可以常來常往,為母親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