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主要參考文獻(2 / 3)

4.馬秋楓、支庭榮:《傳播管理社會化與中國新聞事業改革的環境優化》,香港《中國傳媒報告》(China Media Reports)2004年第2期。

5.胡正榮、李繼東:《我國媒介規製變遷的製度困境及其意識形態根源》,《新聞大學》2005年第1期。

6.戴元初:《中國傳媒產業規製的解構與重構》,《青年記者》2006年第2期。

7.李良榮:《論中國新聞媒體的雙軌製——再論中國新聞媒體的雙重性》,《現代傳播》2003年第4期。

8.黃玉波:《從部分剝離走向整體轉製——當前中國傳媒集團產業體製改革的一種思路》,《新聞大學》2006年第3期。

9.梁平:《中外廣播電視集團化比較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2年第12期。

10.李良榮:《論中國新聞媒體的雙軌製》,《現代傳播》2004年第4期。

11.景朝陽:《新聞傳媒的分類管理和市場準入》,《經濟法學評論》2003年第3卷,中國法製出版社2003年3月版。

12.李建良:《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製上的地位與功能》,《月旦法學》第84期,第47頁。

13.黃佩華、張春霖:《為中國事業單位改革製定遠景目標:一個框架分析》,世界銀行中國事業單位改革研究課題背景報告。

14.石義彬、周勁:《轉製改革下公益性傳媒的治理結構創新》,《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第7期。

15.姚德權:《傳媒業外資準入收縮與發展:規製視角》,《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6期。

16.陳中原:《傳媒所有權法規的國際比較研究》,鄭保衛主編,《論媒體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7.於斌:《廣播電視之產業規製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博士論文。

18.葉柳宏、梁現瑞:《從采訪收費到采訪付費——產業化語境下媒介產品和媒介資源屬性的嬗變》,《當代傳播》2006年第2期。

19.靖鳴、袁誌紅:《新聞線人職業化及製度化建構初探》,《新聞傳播》2005年第5期。

20.李曉敏:《新聞報料人研究》,鄭州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7頁。

21.易少齡:《淺論受訪收費在我國產生的原因及趨勢》,《新聞采編》2005年第3期。

22.孫曉紅:《付費采訪的性質以及界限》,《新聞知識》2007年第2期。

23.靖鳴、石紅星:《隱性采訪必須遵循的原則與底線——從印度“記者行賄議員醜聞”談起》,《新聞記者》2006年第2期。

24.鮑金虎:《國外廣電產業法律保護的措施》,《電視研究》2002年第1期。

25.何煉紅:《著作人身權轉讓之合理性研究》,《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26.王欣新:《文化產業的資本經營與上市實例分析》,《中國文化報》2002年2月11日第3版。

27.羅莉:《電視節目模板的法律保護》,《法律科學》2006年第4期。

28.張昱:《著作權權利歸屬問題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科)》2006年第1期。

29.薑淮超:《試論新聞作品著作權的享有》,《寧夏社會科學》2004年第7期。

30.馮建華:《人物專訪報道的著作權歸誰?》,《新聞記者》2001年第4期。

31.鄒平輝、周毅:《媒介品牌構建的問題及其對策》,《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