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新媒體的類型(4)(1 / 3)

第二節 手機新媒體

一、手機成為“第五媒體”

手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溝通和信息傳播方式,不僅僅是一種通信工具,而且已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之後的“第五媒體”,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與報刊、網絡、廣播電視等媒介相互滲透。手機媒體是借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媒體。手機媒體的主要優勢在於高度的便攜性、互動性、網絡化及用戶的海量性。據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1月,中國手機用戶已經達到6.8834億,占全國人口的47.3%。同時還在以每月1.01%和每年17.51%的速度增長,目前中國已經無可非議地成為全球最大移動通信市場,中國手機用戶已經超過全歐洲國家手機用戶的總和。

移動通信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融合,推動手機快速成為新媒體。隨著通訊技術(例如3G)、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手機就是具有通訊功能的迷你型電腦,而且手機媒體是網絡媒體的延伸。

最先出現的移動通信網絡是第一代移動通信係統(1G),即模擬通信係統。此時,手機唯一的使命是打電話。由於終端成本和話費高昂,手機在當時普及率很低,還遠談不上是一種大眾媒體。GSM網絡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開啟了第二代移動通信係統(2G)的時代。從1G到2G在技術上是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革命性變革。雖然這一技術解決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語音,但GSM網絡為移動低速數據通信提供了可能,短信(SMS)應運而生。隨著話費的大幅降低,移動電話得到廣泛普及,並開始取代固定電話成為人們最常用的通信方式。在2G的發展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被稱作2.5代的階段,這就是GPRS技術的時代。在GPRS技術中,語音傳送和語音業務方式維持不變,但手機在語音信道之外有了專用的數據信道,使手機在數據通信速率上獲得較大幅度的提高。最新到來的網絡發展階段是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3G)。與GPRS技術不同,采用3G技術的手機有了專用的高速數據信道,數據通信速率就像從一級公路變為高速公路一樣進一步大幅提升,可以滿足多媒體信息的迅速傳輸,手機終端也得以成為“個人多媒體終端”。

短信的出現使手機有了第一媒體(報紙)的功能;彩信的出現使手機更全麵地接近第一媒體,並有了第二媒體(廣播)的功能;手機電視的出現將使手機有了影響力更大的第三媒體(電視)的功能;WAP和寬帶網絡使手機有了第四媒體(互聯網)的功能。在這些功能逐漸完備的基礎上,手機的“媒體”地位也逐漸得以體現,已經開始通過手機報、手機博客、手機播客、手機視頻、手機網站等形式展開了大範圍的商用。特別是在重大突發事件和氣象災害預警等方麵,有關部門選擇的第一信息發布方式已經越來越多地使用手機。手機成為承載信息的載體這一點,已越來越成為不爭的事實。

目前國內的移動新聞用戶按接收方式分為如下三類:一是短信新聞用戶,主要掛靠在主流媒體(如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鳳凰衛視中文台等)和幾大門戶網站的短信新聞業務下,以短信包月訂閱為主要方式,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訂購一定內容和數量的短信,通過定時或隨時接收SP的短信來獲得新聞。二是WAP網用戶,即通過手機登錄WAP新聞網站以獲取新聞。三是無線移動數據接入用戶,主要是通過無線上網卡或手機直接接入互聯網登錄新聞網站。後兩類用戶性質基本相同,從傳輸方式上均可認為是無線數據傳輸用戶,區別僅在於前者數據傳輸速率較低,登錄網站數量受限,受終端功能限製,接收的新聞一般為純文字信息、圖片和動畫,後者和普通互聯網用戶基本相同,也可算是網絡新聞用戶的一種。

二、手機報

手機報是依托手機媒介,由報紙、移動通信商和網絡運營商聯手搭建的信息傳播平台,用戶可通過手機瀏覽到當天發生的新聞,因而手機報被譽為“拇指媒體”和“影子媒體”。它的實質是電信增值業務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產物。具體來說,手機報是將傳統媒體的新聞內容通過無線技術平台發送到手機上,從而在手機上開發發送短信新聞、彩圖、動漫和WAP(上網瀏覽)等功能。手機報已經成為傳統報業繼創辦網絡版、興辦網站之後,躋身電子媒體的又一舉措,是報業開發新媒體的一種特殊方式。截至2007年11月底,全國手機報已有300多種。

在操作模式上,手機報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彩信手機報模式。這種模式類似於傳統紙媒,就是報紙通過電信運營商將新聞以彩信的方式發送到手機終端上,用戶可以離線觀看。另一種是WAP網站瀏覽模式。這種模式是手機報訂閱用戶通過訪問手機報的WAP網站,在線瀏覽信息,類似於上網瀏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