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播客和維客的即時性、自主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為人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話語自由,這種自由顛覆了“把關人”的概念,以其全新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理念,顛覆著前網絡時代的社會形構以及群體景觀,滿足了人們自我表達、張揚個性的需求,同時還加強了媒介彙流與互動。一些學者懷著一種烏托邦式的熱情和狂想,強調博客、播客和維客作為一種“自媒體”,對傳統媒體“一統天下”信息傳播格局的顛覆以及重塑人類信息傳播新場景的展望:如公民記者的出現、信息本身形態的多元化裂變、受眾與傳播者之間角色的模糊化、公民話語權的空前擁有等。博客對於話語平台的構建、受眾向傳播者的主體轉型、言論自由的最大實現無疑意義重大。但是,在網絡話語空間不斷民主化的進程中實際上存在著若幹悖論:話語空間日益開放的背後是受眾麵的日益窄化,技術支持越來越平民化的同時也存在著實際操作的精英化傾向,在話語場域的公共性之外是實際話語傾向的私人性。博客、播客、維客世界裏的自由同時也帶了很多負麵的東西,需要網民有自律的意識。
三、網絡電視
網絡電視即WebTV,是指采用IP協議、通過互聯網、以計算機為終端的視頻傳播業務。網絡電視與下文將要談到的IP電視本質上的區別是,前者運行在開放性的互聯網上,後者運行在可管理的IP網上。
網絡電視是一種承載在互聯網上的新媒體業務,自2005年初以來,一場視頻風暴席卷了整個互聯網產業。在美國,YouTube成立一年就達到每天2000萬獨立訪問者,提供超過7000萬的視頻和超過6萬的用戶上傳。在中國,一批像UUSEE這樣的新興企業進入在線視頻這個領域,同時,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已經開始介入WebTV業務,例如各門戶網站/社區。網絡視頻迅猛發展的原因在於,網民的上網習慣和需求跨越了平麵圖文的體驗,網絡環境的改善及視頻手段的深度應用對網絡視頻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整個產業的內外發展開辟出極大空間。P2P和技術的成熟降低了規模傳輸的成本,使大規模視頻傳播成為可能。流媒體技術使在線視頻收看變得方便快捷。網絡電視與傳統電視相比,具有跨地域傳播和互動性的特點。WebTV鼓勵用戶製作並分享內容,並且可以投票和評論其他人的作品,這樣就極大地豐富了WebTV的內容來源。
各種在線音視頻技術快速發展,加上贏利模式的出現,網絡電視業務已漸漸趨於成熟,並逐步向產業化邁進。整體上看,開辦網絡電視的主體有商業公司和傳統媒體兩大類。傳統廣電媒體在開辦網絡電視方麵具有內容資源優勢,但體製機製不夠靈活;商業公司擁有靈活的體製機製,但缺少內容資源。
在廣電係統,央視國際的網絡電視目前處於領先地位。2006年4月,中央電視台宣布成立網絡傳播中心和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並對“央視國際”(CCTV.com)進行全麵改版。至2006年12月,中央電視台12套節目實現了網上同步視頻直播,近400個電視欄目的主要內容提供了網上點播;網站還創辦了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和麵向台灣地區的頻道,向全球推送央視外宣節目和對台節目。央視國際開創的台網聯動、建立網絡聯盟、開辟電視明星播客等手法,為電視媒體發展網絡廣播電視開辟了一條新思路。其中“網絡視頻聯盟”在2007年春節晚會、“兩會”報道、“十七大”報道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央視國際外,地方電視台在開辦網絡電視方麵也取得了新的進展。截至2007年12月,除青海電視台外,內地30個省級電視台網站開設了音視頻頻道或欄目,25家網站提供網絡電視直播業務。辦得比較好的有上海文廣的“東方寬頻”、湖南廣電集團的“金鷹網”、廣東電視台網站、海南廣播電視台的“視聽海南”、四川廣電集團的“神韻在線”、遼寧電視台的“七星電視網”、山西廣電總台的“山西視聽網”等。“東方寬頻”已基本做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