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廣播影視一直是歸屬於社會公用事業,基本上依靠國家投入。我國廣播影視產業是從原有的計劃經濟體製發展而來,在國有和國辦的體製下,廣播影視產品具有公益的、行政化的特征,廣播影視產品的生產、消費和流通也都納入了計劃經濟的模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播影視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規劃中一直沒有獲得合法身份。我國廣播影視產業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而逐步發展、不斷完善的,目前還是事業主體型的準產業形態。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08)》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批準設立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87座,其中廣播電台263座、電視台287座、廣播電視台1993座、教育電視台44座;開辦廣播節目2477套、電視節目1283套,全年播出廣播節目1127萬小時、電視節目1455萬小時;微波線路將近10萬公裏,微波站2700多座;有線電視用戶1.5億多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2600多萬戶,全國有線電視傳輸幹線網300多萬公裏;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5.43%和96.58%;全國有廣播影視節目製作機構2442家,製作電視劇529部14670集、動畫電視234部10239集;生產故事片402部、科教片34部、紀錄片9部、動畫片10多萬分鍾、動畫影片6部、特種影片9部;全國廣播影視係統現有在職職工85萬人,其中廣播電視58萬人,電影27萬人。
《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08)》中有關產業發展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廣播電視總收入為1129.4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7.65%。
廣播影視產業現有規模在國民經濟中處於什麼地位呢?
我們來對比一下電信產業。2005年,電信產業業務收入達到5188億元,增幅達到12.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36.5億元。與電信產業相比,廣播影視產業整體收入規模和資產規模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因此,正確認識廣播影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更是一個關係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前景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