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山窮水複留餘韻——清代的繪畫(二)(1 / 3)

蔣延錫(1669—1732),花鳥畫參宋人各家畫法,並取陳淳、徐渭遺意,有極工細之作,也有水墨粗放之作。其工筆重彩,妍麗細致,水墨寫意,簡逸豪放。晚年之作《臘梅水仙圖》,放逸而有韻致,頗得意筆寫生之趣。

鄒一桂(1686一1772),工於花卉,其花卉畫有的以重粉點瓣,又以淡色渲染;有的設色清淡,暈染潤滋,風格明.淨秀雅,生動自然。其作品《藤花芍藥圖》、《雙清圖》等,分枝布葉,條暢自如,深淺合度,設色明淨。他的畫論之作{《小山畫譜》,專論花卉畫法,對後世產生了一定影響。

揚州八怪。他們是清代康熙至乾隆末期活躍在揚州地區的幾位職業畫家,他們是金農、黃慎、鄭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羅聘。另外,華岔、高鳳翰、邊壽民、閔貞、李勉、陳撰、楊法等人,也被列入“八怪”之中,他們被稱為“揚州畫派”。

鄭燮(1693—1765),是“揚州八怪”中最受人們稱道的畫家。他的詩書畫,在思想內容方麵都具有一是深度和廣度。擅長蘭、竹、石,尤其精於墨竹,擅水墨寫意。他畫竹,有“三階段論”,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所謂“眼中之竹”是指觀察客觀事物所得到的印象;“胸中之竹”是指藝術創作時的構思,包括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分析,個人的獨特感受,以及如何表現得特定藝術形式;“手中之竹”則是出之於手,發之於毫端,形之於畫麵的形象。鄭燮強調繪畫要表現真情實意,他筆下的竹,往往就是自己追求的品格的化身。他的墨竹,挺勁孤直,具有一種孤傲、剛正、堅強不遜之氣。

鄭燮畫竹,強調意在筆先,用墨幹淡並兼,筆法瘦勁挺拔,布局疏密相間,清爽秀逸。鄭燮比較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將詩文與書法題識穿插於畫麵形象之中,形成三者有機結合的一個整體。鄭燮的代表作有《蘭竹圖》、《柱石圖》等,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絕倫。

金農(1687—1764),“八怪”之首,博學多才,精通篆刻、鑒定,善山水、人物、花鳥,尤工於墨梅。

金農畫梅;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其畫法師法葛長庚,往往以淡墨畫幹,濃墨寫枝,圈花點蕊,黑白分明。風格質樸、蒼老。其《冰雪之交梅花冊》,枝幹盤曲,濃淡墨色相交融,線條拙樸,布局繁而不亂,疏而不散。有時作枝幹橫斜,花蕊繁密,氣韻靜逸,有時作梅枝欹斜曆亂,花朵疏落有致,別具風味。

金農的山水畫也很有特色,以意境取勝,景色高略,筆墨稚拙,造境別致,如其《山水人物圖冊》中德“采菱圖頁”,遠處一抹青山,湖麵空闊,菱花嬌豔,采菱女子駕輕舟蕩漾其間,整個畫麵極富詩意。金農的人物畫更突出地體現出他的古拙風格,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卻準確地捕捉到人物的神態、特征。他的《自畫像軸》,那垂於腦後的發辮、特長的手杖、異於他人的外貌和雅拙的筆法,生動傳神地體現出畫家本人怪誕奇古的性格。

黃慎(1687—1768),早年師法上官周,多畫工筆人物,中年以後,變為粗筆揮寫,擅長人物、山水、花鳥,以人物畫最為突出。成熟代表作《漱石捧硯圖》、《東坡玩硯圖》,用筆迅疾,衣紋頓挫,線條硬折虯結,墨色濃淡相聞,人物軒昂,富有氣勢。《醉眠圖冊頁》,畫風更加大膽潑辣,於迷離撲朔中見形象神韻,屬於其大寫意傑作。黃慎的花鳥畫宗法徐渭,縱逸潑辣,揮灑自如,逸趣橫生,代表作有《瓶梅圖》、《柳蟬圖》等。他所畫的《溪鴨圖》,寫柳溪中二鴨遊於水上,由於二鴨的動態畫得很神妙,雖然不見其畫水亦有水感。黃慎花鳥畫有“用筆奇峭”之謂,寫一種幽僻之趣,這是他花鳥畫上的創意。

李鱓(1686—1762),他學畫於蔣廷錫,又是指畫家高其佩的弟子,其傳統淵源於林良、陳淳、徐謂諸家。他能自放胸臆,由工筆轉向粗筆寫意,不拘法度,潑墨淋漓,縱橫馳騁,揮灑脫落不失規矩。他的作品《土牆蝶花圖》、《芭蕉萱石圖》等,灑脫自如,不拘繩墨,隨意點染,卻不失整體感和層次感。

汪士慎(1686一1759),一生愛梅、畫梅,所作梅花,隨意點筆,清妙多姿,繁枝密蕊,清淡秀雅,其《春風香國圖》、《墨梅圖》,皆體現出這種風格。

李方膺(1695—1755),擅長鬆石蘭竹,晚年專工梅花。其鬆石蘭竹畫,筆意縱恣,簡逸傳神,《風竹圖》以迅疾狂放的筆法,隨意點染的墨色,生動地表現出新老竹與疾風爭鬥的景象,借以讚頌不屈不撓的頑強人格。李方膺畫梅,以瘦硬見長,老幹新枝,欹側蟠曲,蒼勁矯健,暗香浮動,如其《墨梅圖》、《梅花圖》等。

高翔(1688—1753),他的畫,初法弘仁,又取石濤的姿縱筆意。擅長山水,善梅花。其山水畫,用筆洗練,構圖新穎,風格清秀簡靜,如《彈指閣圖》、《山水冊》等。其墨梅畫,清脆雅潔、意趣簡淡,與金農、汪士慎、羅聘並稱“畫梅聖手”,代表作有《紅梅》等。

羅聘(1733—1799),為金農弟子,擅長山水、人物、花卉各科。筆調奇特,自創一家風格。他畫梅善用粗枝大權,以濃墨渲染,花蕊繁密,筆力厚重,如《二色梅圖》。喜畫朱竹,挺拔秀美,不同凡響,如《朱竹圖軸》。花卉畫中,有工謹寫實的,如《荔枝圖》;有生動飄逸的,如《古柏鬆石圖》。

羅聘的山水畫,或繁容精微,如《劍閣圖》;或簡逸拙樸,如《梧門圖》。人物畫亦很有特色,構思奇特,風格簡樸,造型準確,筆墨嫻熟,《鬼趣圖》是他的存世名作,用漫畫手法,描繪出一幅幅撲朔迷離、奇異怪誕的鬼怪世界,借以諷喻社會現實。

由此可見,在八家中,羅聘的才能是比較全麵的。

揚州地區畫家,除八怪之外,其他還有一些畫家,成就也很突出。下麵也簡略介紹幾位:

高鳳翰(1683一1749),擅長山水、花卉、山水師法郭熙一派,景致寫實,筆墨矜慎。晚年右手致殘,改用左手繪畫,風格一變為奔放縱逸。其花卉窠石,筆墨放逸,用色別致,與揚州八怪風格相近。他的《牡丹圖冊》,筆墨淹潤,敷色鮮麗,頗能傳達出牡丹豐神。晚年畫風更超蒼勁古拙,如《錦秀富貴圖》,畫麵牡丹信手勾勒,枝葉紛披,山石用筆硬健,獨具一種奇拗勁逸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