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海外書情(13)(1 / 3)

那麼即出即倒的“大師”的罪狀又是什麼呢?原來,此書中也有答案——“瘋狂地攻擊三麵紅旗!”“……大煉鋼鐵時,他(侯寶林)拋出毒草相聲《全家獻寶》,說什麼:‘我身體鍛煉得跟鐵人似的。’孩子急忙說:‘爸爸,你可別像鐵人,回頭連你也給獻了。’並誹謗說,家裏的‘刮舌子也被孩子偷去煉了鐵,走在街口裏,火車道也想搬去煉鐵’。極其惡毒攻擊我們全黨大辦鋼鐵的偉大運動。……叫嚷:‘大煉鋼鐵就是得不償失!’他還大演特演毒草相聲《改行》,大喊:‘改行苦哇!’攻擊黨的‘下放幹部’政策。一九六一年,他拋出大毒草《關公戰秦瓊》,攻擊我們黨‘不懂藝術’,重彈‘外行不能領導內行’的右派謬論。侯寶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漏網大右派。”……這些就是當時造反派要打倒一個“大師”的理由嗎?半個世紀過去了,那麼今天,人們衡量一個大師的標準應該是什麼呢?

五千五百萬個抑鬱症患者

吳曉東

中國一家媒體不久前推出《你的生活壓力有多大?》問卷調查,對九十名職員進行調查。統計表明,百分之六十六點七的受訪者感覺工作有壓力,有百分之三十六點七的人表示每天的工作時間在十小時以上,半數受訪者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到八小時。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速,沉重的工作壓力、嘈雜的生活環境,使許多人的情緒常常處於一彈就破的緊張狀態,因而產生抑鬱、焦慮、煩躁等心理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近幾年,內地許多白領尤其是女白領,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除了抑鬱症,年輕女白領裏常見的還有一種“資訊焦慮綜合症”,患者沒有任何病理變化,也沒有任何器質性改變,但會突發性出現惡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等症狀。

春天被一些專家認為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自春節以來,到北京市各大醫院心理谘詢門診就診的人群就一直有增無減。據北京安貞醫院心理谘詢科副主任醫師廉小淞介紹,從十幾歲的孩子到六七十歲的老人,如今都是心理門診的常客,其中最多見的心理疾病是抑鬱,谘詢人群以學生和中青年人群居多。青少年常見病例有社交恐懼症、多動症、厭食症等,都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病。而不少中青年人群,則因各種工作壓力日積月累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和釋放,從而導致出現失眠、焦慮等心理問題。另外,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獨居老人因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而產生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更讓人無法忽視的是,中青年抑鬱症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稍重的人可表現為情緒低落、愁眉苦臉、唉聲歎氣、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經官能症症狀,重型抑鬱症患者會悲觀厭世、絕望、自責自罪、幻覺妄想、食欲不振、體重銳減、功能減退、而抑鬱症患者中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麵臨自殺的危險。

台灣國泰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陳國華曾說:“二十一世紀最流行的病不是癌症,不是肝病,而是心理病。”

近幾年,全世界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鬱症患者正以每年百分之十一點三的速度增長。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目前心理疾病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疾病,全球有四億人患有抑鬱症,預計到二〇二〇年將躍至第二位,排在心肌梗死之後、癌症之前。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一九九〇年中國有二千五百六十萬例抑鬱症患者,僅有百分之五得到治療,而據有關專家統計,目前我國抑鬱症患者已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八,約五千五百萬人。此外,國際心理治療大會保守估計,中國大概有一億九千萬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谘詢或心理治療。心理谘詢業成為急待發展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