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附錄二新聞傳播學博士研究生閱讀書目(1 / 1)

感受理論思維:

《社會科學方法論》,〔德〕馬克斯·韋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了解以往的新聞理論傳統:

《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新聞學卷》,童兵、林涵著,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文獻分析性研究代表作:

《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陳力丹著,開明出版社1993年版,2002年再版。

典型分析性研究代表作:

《意義的輸出:﹤達拉斯﹥的跨文化解讀》,利貝斯著,華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專題性研究代表作:

《輿論監督與名譽權問題研究》,侯健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意識形態概念與曆史研究代表作: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朱學勤著,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版。

大眾傳播學幾個主要理論假設最初的論證摘要:

《大眾傳播學:影響研究範式》,常昌富、李依倩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批判學派的幾個視角:

《傳播政治經濟學》,莫斯可著,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哈貝馬斯著,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

《認識媒介文化》,史蒂文森著,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根據該書提供的線索找S.Holl代表作)

無形和有形的社會控製,看透組織傳播:

《組織傳播》,米勒著,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

《組織中的傳播和權力:話語、意識形態和統治》,貝姆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很難說清楚的傳媒道德問題:

《傳媒倫理學》,克裏斯蒂安著,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

當代第一傳媒形態——電視研究:

《重組話語頻道》,艾倫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梅羅維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當代學術的一個主要切入視角——符號研究:

《理論符號學導論》,李幼蒸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1999年轉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語言人——論語言對人文科學的貢獻》,海然熱著,三聯書店1999年版。

從西方人的視角看東方傳播文化:

《跨文化傳播:東方的視角》,莫騰森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了解當代文論:

《後結構主義文論》,方生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接受反應文論》,金元浦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