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終於名正言順了(修文)(1 / 2)

乾隆和弘晝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第二天早朝上將夏紫薇的身份公之於眾了。乾隆從禮部大臣給的封號中選中了“慶瑞”兩字賜予了夏紫薇。慶在滿語裏是豐申,福祉的意思,瑞在滿語裏是佛爾果春,祥瑞之意。從這兩個字中就能看出乾隆是有多麼喜愛夏紫薇了。在朝堂上乾隆和一幹大臣們商議後,就力排眾議的決定冊封夏紫薇為多羅慶瑞郡王。本來乾隆想封夏紫薇為親王的,可是這樣就顯得有些恩寵過度了。畢竟夏紫薇的出身確實存在汙點,有心人如果細查還是會發現端倪的。雖然也沒有人敢去查探皇家的秘辛,不過以防萬一也是好的。乾隆想到如果單單的冊封夏紫薇也太過於打眼了,恐怕眾人又會針對於夏紫薇。於是把爵位仿佛不要錢似的將所有的阿哥全部都冊封了一番。

隻聽吳書來公公手捧聖旨說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乾隆十九年七月,得蒼天庇佑,朕之七阿哥愛新覺羅永薇,昔年染病,纏綿病榻,久居別莊,朕心常時感憂慮,惶恐不安。近日有幸尋得一隱士高人相助,七阿哥得以大病痊愈,身體安康。為感上天好生之德,同為七阿哥祈福,特大赦天下,免稅三年。欽此!”這一道聖旨的頒布可說是給了夏紫薇一道名正言順的護身符了。

當然聖旨不可能就隻有這一道,上麵那道聖旨隻是用來宣告天下,坐實夏紫薇身份的而已。起碼明麵上以後誰也不能再拿夏紫薇的出身說事情了。

剩下的就是冊封夏紫薇的聖旨跟其他阿哥的聖旨了。隻聽吳書來接著讀的聖旨的大意是:

夏紫薇被乾隆賜名愛新覺羅永薇,上宗親王府玉牒,排行第七,原六阿哥下所有阿哥全部更改玉牒順延下去。冊封為多羅慶瑞郡王,暫居和親王府,擇日移居東三所。

大阿哥永璜加封為定親王,居所不變。

三阿哥永璋加封為多羅誠循郡王,居所不變。

四阿哥永珹加封為多羅履愉郡王,居所不變。

五阿哥永琪加封為多羅承榮郡王,移居景陽宮。

六阿哥永瑢加封為多羅恭質郡王,居所不變。

原七阿哥永琮改宗王府玉牒,降為八阿哥,追封為哲親王。居所不變。

原八阿哥永璿改宗王府玉牒,降為九阿哥,封為多羅肅儀貝勒。居所不變。

原十一阿哥永瑆改宗王府玉牒,降為十二阿哥,封為多羅饒成貝子。居所不變。

原十二阿哥永璂改宗王府玉牒,降為十二阿哥,封為多羅純端貝勒。居所不變。

這道聖旨一下,不說接到聖旨的眾位阿哥心裏在想些什麼了,起碼現在同樣接到旨意的後宮是一點也不平靜。突然冒出個七阿哥來,大家心裏都是在猜疑著的,也都忍不住用自己手中的渠道去打探消息。而那拉皇後早已經聽太後說過夏紫薇的來曆,也清楚是怎麼回事,所以一點也不著急。正著手準備家宴的相關事宜,以及這位七阿哥相關的衣食起居。畢竟聖旨已經下來了,那麼皇上一定會舉辦家宴,介紹這個七阿哥給眾人認識的。所以她現在沒空給眾人解釋七阿哥的來曆,也沒空去管其他妃子的動作。平時她們不是都很有能力的嗎?平時她們不是都仗著皇上的恩寵下她麵子的嗎?不要以為她不知道,就是她們或多或少的在乾隆麵前編排了她,不然皇上怎麼會和她越行越遠,甚至初一十五也不來她的寢宮了?特別是延禧宮的那位,這回恐怕又要摔碎不少東西了吧。那拉皇後猜的沒錯。延禧宮的令妃聽到旨意的時候。忍不住又扯破了手中的絲巾,而且一回房就又開始摔東西了。突然冒出的七阿哥,讓她有些措手不及了。

乾隆冊封的眾皇子中,除了大阿哥被冊封為親王,其餘阿哥多數都冊封為了多羅郡王。其實這裏麵多少包含了乾隆對大阿哥的補償在其中的。當初他在富察氏也就是孝賢皇後的葬禮上苛責了他的長子和三子,誰想到他們居然從此就一蹶不振,多年纏綿病榻了。乾隆心裏多少也是有些愧疚的,況且聽下麵的人說大阿哥有些不好了,也許過不了今年了。於是乾隆就想補償下這個他有所虧欠的長子。才獨獨冊封了大阿哥為定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