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認識新鮮事物,創造新鮮事物(2 / 2)

第三,學習理論,研究問題。要真正加強經濟調研,把工作的質量提高,必須學習,必須學好理論。在沿海城市座談會上,深圳的同誌有個發言很好,說多少年來閉關自守,閉目塞聽,視野越來越窄,見識越來越少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大門一下子打開,好多同誌都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覺。經濟管理的理論五花八門,使人眼花繚亂,由於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研究學習不夠,往往缺乏鑒別能力。對外國的東西,該學習的沒有鑽研透,該批判的反而照搬過來。所以調查研究工作的水平要提高,必須學習理論。

同時,要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總結我們的經驗。因為我們總是有了30多年的經驗。舊社會的一套也好,從蘇聯搬來的一套也好,都已經曆了30多年的實踐,這是很寶貴的。所以,首先要總結我們自己的經驗,好的東西要發揚,不好的東西也要理出主要問題,有的放矢地去加以解決,或者帶著問題去學習,采取“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方針去學。

還有,現在新鮮事物如雨後春筍,百花齊放,先進人物也嶄露頭角,力圖打破現狀,“衝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實事求是,不拘一格。客觀事物是千差萬別的,三十八九萬個工業企業,有大中型的,有小型的;有全民的,有集體的;有城鎮的,有鄉村的;有盈利的,有虧損的;有生產生產資料的,有生產消費資料的;有國家統配產品,也有大量小商品;等等,絕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套,隻要有利於解放生產力,改革的路子就對。因為改革沒有現成的經驗,就得大膽探索。而探索過程中,就免不了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以至錯誤,不可能一下子就十全十美。對於新的事物熱情地支持它、幫助它,不斷改進、完善,絕不能一出毛病就一棍子打死。還是要有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才能夠認識新鮮事物和創造新鮮事物。

最後談一談探索發揮“餘熱”的道路問題。我們深有體會,在第一線想研究個問題千難萬難,即使下去搞調查研究,也窮於應付鋪天蓋地而來的具體事務。多少年來,苦於應付繁忙事務,總想能有一些像陳雲同誌講的“戴瓜皮帽,踱四方步的人”,但一直沒有做到。國家經委在機構改革中下決心集中一批從一線退下來的同誌成立了這個“中心”,要求“中心”成為谘詢研究機構,起參謀助手作用,看來非常必要,“中心”也確實起了這個作用。中國革命已經幾十年,老同誌必然要一批一批地退下來,發揮老同誌的作用,辦研究中心也是一條道路。要研究工作方法,總結經驗,做一段,總結一下,就能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