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實踐是成功的源泉(1 / 2)

——《大學生社會實踐研究》序言

王永前

實踐是最好的成才之路。

早在800年前。宋代大詩人陸遊就寫下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感言。的確,一個人隻有投身社會,身體力行,勤於實踐,書本知識才能真正轉化為成才的動力,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在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和有機組成部分,也因此而成為共青團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品牌活動之一。中央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十分重視,在2004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中提出了明確要求,把加強社會實踐作為新時期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項重點工作之一來要求。為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於2005年聯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明確指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對於加深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增強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於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大學生社會實踐不斷加強,取得了顯著成效。應該說,社會實踐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

在新的曆史時期,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情況、新變化,如何總結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有的成功經驗,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方法與途徑。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製,是擺在我們共青團組織和教育工作者麵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課題。讓我們感到十分高興的是,焦滿金同誌做了有益的嚐試,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係統研究,並形成了這本針對性、指導性比較強的專著。焦滿金同誌多年從事高校共青團工作。對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非常熟悉。本書從理論上對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對高校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使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通過大量生動的實例。為高校團學組織全麵深入開展“三下鄉”和“四進社區”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科學的工作思路和可資借鑒的工作方案,也為高校探索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長效機製提供了較為科學的理論依據。

一分汗水換來一分收獲。焦滿金同誌積其多年的實踐探索和思考研究,厚積薄發,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深入開展、為團的事業和人才培養工作獻上了一份厚禮。他滿懷熱誠,富有學術激情,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對共青團的工作充滿了感情;他學風嚴謹樸實而又勇於創新,是一名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真誠地希望,也衷心地祝願焦滿金同誌今後能夠在工作上、學術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也希望本書能成為高校各級共青團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必備參考讀物,成為廣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良師益友,為新時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帶來積極影響。

陸遊作為中國曆史上產量最多的詩人,在晚年寫給兒子的詩中講到:“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大學生要上好人生這一堂大課,就必須及早地、更多地在實踐中學習,因為無數事實早已證明,實踐是最好的成才之路,是走向成功的源泉。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學生朋友們加入到社會實踐的行列中來,增長智慧、鍛煉才幹、砥礪品格,早日成長成才,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人生價值寫到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