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 風險分析
在ITS項目評價中,風險分析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本節主要從風險分析的內容和管理的角度探討如何盡可能地降低並消除可能的風險,提出一些風險防範、補救的措施。
7.3.6.1 風險分析的目的
①識別可能降低ITS係統效用的因素。
②評估風險的效果與嚴重性。
③探討控製、避免或轉移風險的措施。
7.3.6.2 風險的定義與分類
ITS項目風險主要是實施ITS項目可能發生的消極的、人們所不希望的後果的可能性。要分析風險首先要明確風險的特征,風險的特征是風險的本質及其發生規律的表現,包括:
①隨機性。任何一個具體風險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具體表現形式都是不確定的。
②客觀性。風險是不確定的,卻是客觀存在的,它的存在和發生都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③風險與收益的對稱性。風險與收益被認為是正相關的。風險越大,相應的收益也越大。
④可測性。可通過對過去的統計資料與對未來的估計來判斷風險造成的損失程度。對於特定的風險可用定性的方法判斷其來源與等級,用定量的方法將其量化,確定其大小。
根據風險的等級可以將風險分為高風險、中等風險以及低風險3類。風險的等級可用來評價不同時期(5、10、20年)、不同區域(城市內部、市域、省域)的風險。風險等級可由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嚴重性來綜合確定。
根據發生的概率可將風險分為高、中、低3類。
高:發生的概率為30%~100%。
中:發生的概率為10%~29%。
低:發生的概率為0~9%。
根據風險的嚴重性亦可將風險分為高、中、低3類。
高:導致係統故障或終止,費用嚴重超標,性能太差。
中:導致係統運行的中斷,增加費用,降低係統性能。
低:其影響不十分限製,基本可以忽略。
其中,對於高風險和中等風險,需要明確以下信息:風險描述、風險類別、發生的概率與嚴重性等級、風險發生的生命周期階段、風險的承擔者。
7.3.6.3 風險分析內容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也就是估計所規劃的ITS項目可能帶來的風險。通過對ITS項目的分析可從風險存在的方麵、風險承擔者及風險發生的階段以及風險的類型4部分明確存在的風險及其特性。
首先,ITS項目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4個方麵:
①中心,包括交通管理中心、公交管理中心、緊急事件管理中心、獨立的服務供應中心以及商用車輛中心。
②車輛,包括私人汽車、公交車、緊急救援車輛以及商用車輛。
③通信設施,包括有線和無線兩種。
④道路設施,包括路側設施、停車設施、商用車輛場站以及收費廣場。
其次,風險的主要承擔者主要包括5類。
第三,風險主要用ITS體係框架實施的生命周期階段來定義,不同的風險發生在不同的ITS實施階段。
第四,實施ITS項目的風險主要包括8類:技術可行性、生產費用、市場接受度、運行性能、運行費用和可維護性、政策和法律上的可行性、部門間的組織協調性、財政預算的可行性。
(2)風險估計
風險估計就是對風險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確定所研究ITS項目的風險等級或大小。定性估計主要是估計風險的等級,通過設計風險估計表格,運用Delphi方法根據各方麵因素確定不同類型風險的等級。
和風險的定性分析不同,定量估計包括技術、進度和費用風險評估以及失敗後評估4部分,主要是通過對各部分因子大小的估計來確定風險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