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做事,要想生活得幸福和快樂,就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做事的關鍵是要會辦事,做事的目的是要辦成事,在中國,要想做成事,就必須做好人,做人的過程就是做事。做事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也可以說,做人是做事的風向標,隻有方向正確了,所做的事情才能發揮它的正麵價值,否則,不僅可能產生不了預期效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著名的推銷員原一平說過:"做人做事都一樣,第一要訣是踏實坦誠。踏實坦誠就像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那麼樹木也就沒有生命了。"原一平自身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
年輕時原一平曾在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有一次他在半個月內就和三十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不久,他卻發現他現在所賣的這種機器比別家公司所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價錢要貴。他想:如果客戶知道了一定以為我在欺騙他們,會對我的信用產生懷疑。為了妥善解決問題,原一平便帶著合約書和訂單,逐戶拜訪客戶,如實向客戶說明情況,並請客戶重新考慮選擇。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個客戶都深受感動。結果,客戶沒有一個解除合約,反而成了更加忠實的消費者。
做事要想成功就必須先做個誠信的人,人做不好,事當然也不會辦成。做事先做人是為人處世,工作生活中的一條金科玉律,我們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煉內功,提高自己的品質修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隻把眼睛盯在事上,無視或輕視做人,最終也是不能把事做好的。
智慧做事,不僅需要有良好的做人修為,還要有做事的"手腕".做事有"手腕",並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不擇手段出"黑招",也不是為了功成名就,而在別人背後使"暗器".所謂的"手腕"是做事的一種策略,一種技巧,一種方法。社會中,無論是擅長權謀、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政治家;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的政治家;還是精於算計、眼光獨到的企業家,其成功之路都離不開做事的"手腕",做事懂"手腕"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盡情揮灑,創造輝煌。才能在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台灣塑膠大王王永慶。小時候家中日子很窮,王永慶小學畢業後就到一家米店打工,打工時他就心存大誌想日後開一家米店。於是,打工時他就細心觀察老板的經營訣竅。16歲時,王永慶獨自開了一家米店。米店開張之初很困難,因為生意的對象是每個家庭,而幾乎每個家庭都已經有了固定的米店供應。王永慶並不悲觀,他計上心來,上門推銷,終於爭取到了幾個客戶。爭取到客戶後,王永慶想:如果我的米的品質和服務質量不比別人好的話,爭取來的客戶也會流失,我得在米的品質和服務上下功夫。於是,他主動上門服務,了解每一個顧客的資料,力爭把米的質量提高到最好程度。王永慶的米店終於躋身到了大規模米店的行列。王永慶開米店的成功,完全歸功於王永慶好的"手腕"和積極心態,他始終都在積極爭取一個個的成功,然後才使自己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手腕"是做事時先下手為強的膽識,是抓住機會的眼光,是你對"人情"更親的手段,是見到你的人都愛你的"包裝",是輕鬆的把你推向成功的"舌頭".掌握了做事的"手腕",你就會做事輕鬆。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當你真正把心思完全放在辦事上,就能找到更為管用的辦事方法。聰明人在辦任何事的時候都有信心完成它,他們有著強烈的成功欲望。正是這種欲望,化成一種積極的感情,它能幫助人們釋放出無窮的熱情、智慧和精力。進而幫助我們取得辦事的成功。
智慧做事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要想達到辦事目的,就需要我們積極主動。積極主動的人都是不斷追求的人,他凡事都積極麵對,積極承擔,直到把事辦好。而那些消極被動的人,往往願意給自己找借口拖延,遇到難辦的事,總是能拖則拖。能躲則躲,最後一事無成;
智慧做事要有魄力,魄力令我們積極振作,勤奮不懈,勇於挑戰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事情。魄力是一種精神力量,也是我們辦事的一種智慧,它能引導我們走出暫時的困境,看到新的遠景和新的希望。
智慧做事要有堅持到底的勇氣。堅持到底的勇氣是辦事成功的前提和基礎。當前進受阻出現僵局時,我們的直接反應通常是煩躁、失意、惱火甚至發怒。然而,這無助於事情的解決。我們應理智地控製自己。用堅持到底的勇氣化解這些,從而達到辦事成功的目的。
如今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中,要想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就需掌握做事規則。成功的機會是均等的,隻要找到了做事的方法,掌握了做事先做人的處世之道,了解了做事的智慧和手段,你就會做人輕鬆,做事有成。
做事先做人
做事必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關鍵,也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因素。做人的方向錯了,做事也就失敗了。做事先做人,是一個千古不渝的真理!人生一世,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古今中外,無論是成就於皇庭貴院,還是發跡於市井遊途,舉凡成大器者,莫不將"做事為要,做人為先"的信念根於心。事實證明:也隻有把人做到位了,事情才能做到位,人做不好的,事情也不會做得很好。
做事先做人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如何做人,他是無論如何也辦不成事情的,做事必須先做人。
-- 智慧做事-做事先做人
現代社會裏,做事情就離不開和人打交道,而要想和人打好交道。首先就得看你懂不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事先做人。譬如,在今天說"德性"可能會被很多人譏笑為落伍,其實現實並不像這些人所認為的那樣簡單。
西蒙-福格是英國《泰晤士報》的總編,每年五、六月份,他都要接到一些大學的請貼,要他去做擇業、就業方麵的演講,因為他曾在尋找職業方麵有過極為出色的表現。那是他剛從博明翰大學畢業的第二天,他為了找工作南下倫敦,走進泰晤士報總理辦公室,他問: "你們需要編輯嗎?"
"不需要。"
"記者呢?"
"不需要。"
"那麼排字工,校對員呢?"
"不,都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都沒有。"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了。"福格從包裏掏出一塊精致的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錄用。"
結果,福格被留了下來,做報社的宣傳工作。25年後他已升至總編的位置,這一美談見報後,福格就成了各大學的座上賓,每年給學生們做擇業方麵的報告,然而每次演講他總是避而不談他的求職經曆,他講得最多的是一個護士的故事。
這位護士剛從學校畢業,在一家醫院做實習生,實習期為一個月,在這一個月內,如果能讓院方滿意,她就可以正式獲得這份工作。否則就得離開。
一天,交通部門送來一位因車禍而生命垂危的病人,實習護士被安排做外科手術專家--該院院長亨利教授的助手,複雜艱苦的手術從早晨進行到黃昏,眼看患者的傷口即將縫合,
這位實習護士突然嚴肅地盯著院長說: "亨利教授,我們用的是12塊紗布,可你隻取出11塊。"
"我已經全部取出來了,一切順利,立即縫合。"院長頭也不抬,不屑一顧地回答。 "不,不行。"這位實習護士高聲抗議道: "我記得清清楚楚,手術中我們用了12塊紗布。"院長
沒有理睬他,命令道: "聽我的,準備縫合。"直到這時,院長的臉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舉起握在手裏的第12塊紗布,向所有人宣布: "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這位實習護士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這份工作。
西蒙真是聰明而又用心良苦,他之所以不講自己的經曆,而說那位實習護士的故事,就是為了讓大家體會"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成就事業僅靠敏銳是不行的。
人品正直無私,才能做好事業。因為對於每個人來說,信譽是一筆無形的資產,通過它你才能做好事情。
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於1917年的6層樓房--"景明大樓",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這座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後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裏,給這一大樓的業主寄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務,敬請業主注意。
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不會有一個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最初的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這份品德信譽,足以讓人感歎敬佩!
做事寄語
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很多,做人要光明正大腳踏實地,誠實守信,才能在事業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做事其實就像用兵打仗,最重要的不是消滅對方的肉體、瓦解對方的軍事,而在於征服對方的心。
-- 智慧做事-做事先做人
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容易受一些小事情,小恩惠的感情折服。有心計的人無論做什麼事,總是身先士卒,有功勞就退身在後,對死去的人表示悲哀並安葬他,對受難的人流著眼淚安慰他,對饑餓的人要把自己的食物給他吃,一個將領若能做到這樣,就能所向披靡,每戰必勝,對待士兵這樣,對待平民百姓也一樣,隻有尊重他們,愛護他們,在行動上感化他們,他們才會被你收服,為你所用。
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帶領兵馬攻打齊國,在戰爭中樂毅身先士卒,兵馬奮勇爭先,把齊軍打得潰敗而逃。樂毅帶領燕軍,長驅直入,僅半年功夫,燕軍就取城七十八座,
隻剩下莒和即墨兩處仍在頑強抵抗。樂毅認為,單靠武力收取不了齊國的民心,民心不服,即使將齊國攻下,也難以鞏固。眼下齊國這二城,均在掌握之中,成不了大事,不如"以
恩結之,使其自降".為此,樂毅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在進軍途中,樂毅向齊國軍民廣為宜渝恩德,安撫百姓。他帶兵一入臨淄就申明軍紀,並用官爵爭取齊國上層人物的歸服。後來樂毅領兵打到畫邑,他聽說齊國太傅王燭年老辭官歸故裏,其家就在此地。為了借助這位德高望重的太傅去收服民心,樂毅傳令軍中,畫邑周圍三十裏以內不許侵犯。同時,派人攜重金前去相聘。但王燭稱年邁多病,推辭不往,遂自殺身亡。樂毅聞而歎息,命厚葬之,並為其樹碑立傳。
每占領一地,樂毅就下詔廢除齊國的暴令,為人民寬其賦役;尊重當地群眾的風俗習慣,保持他們固有的文化;優待地方上的名流,訪求逸民;給已故的齊桓公修建廟宇,鄭重地進行祭祀。齊國軍民見到燕軍如此厚施恩德,深為感動,爭相奔走傳告。
在圍攻莒和即墨的過程中,為了使城裏的齊國軍民"感恩悅服",樂毅下令把圍城的軍隊撤退九裏。他還命令燕軍將士說:"城中民有出樵采者,聽之,不許擒拿。其有困乏饑餓者食之,寒者衣之。"於是齊民皆喜。
從上述可以看出,樂毅征齊,深知人心背向的作用及"自古知兵非好戰"的道理。麵對一個在軍事上被征服了的國家及人民,展開了一係列的爭取人心工作,取得了"齊民皆悅"的效果。這在當時齊國還有一定實力的情況下,如果不采取這樣的策略和措施,要想兵分五路迅速占領七十餘城是很難做到的。尤其是在圍困莒和即墨的戰鬥中,在特定的條件限製下,采取爭取人心的辦法,實在不失為明智之舉。倘若燕國的君臣能夠信任樂毅,使他的"以恩
結之"策略實行到底,或許莒和即墨的抵抗不會長久。
樂毅"以恩結之"的謀略,在現實社會裏仍具有很深的意義。在現代商戰中,由於種種因素而導致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兼並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你麵對被兼並企業的員工,一定要小心對待,以寬容為主,剛柔並濟。一般情況下,被兼並企業員工,往往會有一種被"征服"的感覺或者說錯覺。他們對新的組織管理機構和領導層,也會有一種很強的敵意,因為兼並者"霸占"了他們的領地。他們往往相當注意並敏感於新組織的任何舉措。
因此,新組織的領導層,在忙於兼並帶來的一係列繁複工作的同時,不應忽視對被兼並企業原有員工的 "以恩結之".應當及時了解情況,啟用並信任原有員工中的人才;發揮好原有員工中那種德高望眾,具有影響力人物的"領頭羊"作用。對廣大員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解決好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盡快消除他們在心理上和新領的距離感,達到感情上的認同。
做事寄語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以人為本,要善於籠絡人心,隻有以情動人方能打動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擁護和愛戴,才能在人生之路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