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春是我國20世紀初最優秀的田徑運動員(1905—1983年),他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劉長春從小愛跑愛跳,意誌頑強。14歲那年,他在一次中日中小學生田徑對抗賽中,以100米11秒8和400米57秒的優異成績一舉戰勝所有的日本少年選手,顯示了他的田徑才華。1928年10月,在沈陽舉行的中、日、德三國田徑對抗賽中,劉長春又一舉擊敗日本著名選手吉崗,成為當時遠東地區跑得最快的人。
劉長春的才華得到東北最高軍政長官張學良的賞識。張學良每月給劉長春30塊銀元的補助,還以每月800塊銀元的重金為他聘請了一名德國教練,使他在東北大學學習期間得以繼續訓練。他進步顯著,於1930年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上,連奪100米、200米、400米三項全國冠軍。杭州市為紀念他的卓越表現,特意將通往田徑場的大馬路改名為“長春路”。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日寇占領了東北三省,隨後建立起“滿洲國”。為了繼續訓練,劉長春躲過日本特務的嚴密監視,秘密南下北京,繼續完成他的大學學業。
1932年春,第十屆奧運會將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成立不久的“滿洲國”,為了製造輿論,爭取國際承認,在偽滿的報紙上自作多情,宣稱:“劉長春等人將代表滿洲國參加7月舉行的奧運會。”
5月初,劉長春在《大公報》上莊嚴聲明:“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是中國人,決不代表偽滿洲國出席奧運會。”劉長春的愛國行動,得到全國人民的讚賞和張學良將軍的大力支持。在張學良的安排和讚助下,劉長春等6人組成的中國隊得以赴美參賽。由於南京國民黨政府的漠不關心和日偽特務的破壞,劉長春成了唯一參賽的中國運動員,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
7月29日,劉長春乘坐的郵輪到達洛杉磯。這時奧運會已經開幕,劉長春經過20多天海上的風浪顛簸,體力嚴重下降,來不及休息,更談不上適應性訓練,第二天就倉促上陣,結果在100米、200米小組預賽中,分別以第五、六名的成績被淘汰。劉長春為此痛心不已。
劉長春雖然在競賽中失利,但他挫敗了日偽滿洲國的政治陰謀,使中國人的名字第一次寫進了奧運會的曆史。
言行導航
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東亞病夫”的綽號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恥辱。劉長春作為一名優秀的田徑運動員,代表中華民族在奧運會上孤軍奮戰,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但他在出征前的莊嚴聲明“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是中國人,決不代表偽滿洲國出席奧運會”,充分顯示了華夏兒女對祖國的一片忠心。
從1932年的“奧運第一人”劉長春,到1984年的“奧運第一槍”許海峰,我國的體育健兒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優異成績,國民的身體素質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2008年第一次在中國舉行的“奧運會”上,中國的體育健兒一定能夠力拚各路英豪,再展華夏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