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創新教育”世紀的班主任,在組織和開展主題班會時,更應把握住教育發展的時代脈搏,通過青少年積極主動的參與,力爭將他們培養成21世紀的創新型人才!
要建構學生成長記錄袋
為全麵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增進師生間的合作與理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促進學生的差異發展,並提高自我評價、反思與負責的能力和態度,我們做班主任的,有必要充分地利用成長記錄袋,對學生的成長曆程進行記錄。
一、成長記錄袋的含義
所謂的成長記錄袋,就是指用於有目的地搜集、記錄學生在某個特定區域,特定階段內的學習、進步或達到的成就。
成長記錄袋不僅是學習的記錄,還包括學生的作品以及學生對這些作品的反省。這些材料的收集,是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的。它必須包括內容選擇過程中的學生參與、選擇的指南、評分的標準以及學生自我反省的證據。
它並不是一些廢棄材料的堆砌,而是成係統的,要在整個課程內容的領域中使用,並監控學生在某一特定學科領域中知識、技能與態度的發展,以檢查學生的努力、進步、過程和成就,並對正式測驗的結果作出相應的解釋。
二、成長記錄袋的類型
那麼,學生成長記錄袋的類型有哪些呢?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劃分,會有不同的種類。
1.以功能的不同為標準,可以將其劃分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評價型和課堂型五種:
(1)理想型:由作品產生和入選說明、係列作品以及代表學生分析和說明自己作品的能力和反思構成,目的是為提高學習質量。通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幫助學習者成為自己學習曆史的思索者和非正式的評價者。
(2)展示型:由學生選擇出來的學生最好和最喜歡的作品集構成。目的是給家長和其他人參加的展覽會提供學生作品的範本。
(3)文件型:由根據一些學生反映以及教師的評價、考察、考查、軼事、成績測驗等得出的學生進步的係統性、持續性記錄構成。目的是以學生的作品、量化為質性評價提供一種係統的記錄。
(4)評價型:由教師、管理者、學區所建立的學生作品集構成。目的是向家長和管理者提供學生在作品方麵所取得成績的標準化報告。
(5)課堂型: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根據課程目標描述所有學生取得的成績的總結,二是教師的詳細說明和對每個學生的觀察,三是教師的年度課程和教學計劃及修訂說明。目的是在一定情境中,利於與家長、管理者及他人交流教師對學生成績的判斷。
2.以入選材料性質的不同為標準,可以將其劃分為最佳成果型、精選型和過程型三種:
(1)最佳成果型:它是指通過對學生在某一領域最佳成果的收集,來對達到這一領域的水平做出評定。這種記錄袋材料的形式多種多樣,隻要能反映出學生在這一領域的最高水平即可。
(2)精選型:與最佳成果型比較,它對學生成果的了解要求更廣泛。它不僅要求學生提交標誌他們已經達到的最高水平的成果例證,還包括他們感到的最困難的典型成果例證。這種記錄袋可以深刻地反映學生成長的概要,高度揭示學生取得的一般成績。收集這種記錄袋材料的時間往往要持續一年以上。
(3)過程型:它並不是要最終達到結果的論證,而是要致力於尋求發展性成果的證據。它要求學生一步一步地收集能夠反映他們在一定領域中從起始階段到完成階段所取得的進步的成果證據。
三、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實施
為了使成長記錄袋真正成為班主任教育學生的有效手段和學生發展成長的有效工具,必須對學生的成長記錄袋進行認真地設計。設計的基本步驟如下:
1.評價對象的確定。就是要確定涉及到的學科、年級、學生的範圍等。
2.評價目的的明確。由於評價時具有不同的目的,相應收集的材料就不同。大致說來,評價的目的有三種:
(1)展示。學生將自己最好或最喜歡的作品裝入展示型成長記錄袋中。
(2)反映學生的進步。這種評價是一個形成性評價的過程,袋中裝入的學生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必須認真考慮成長記錄袋評價是否適合所有的學科?學科中所有的教學領域是否都適合用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對象是不是要涉及各年級的學生?是不是班級中所有學生的作品?
(3)評價工具。這種評價是一個終結性評價的過程,在一般情況下,可作為學生升學或留級的參與,也可用於一定時期的總結報告,其內容也是標準化的,是根據特定的評價任務而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