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成品鞋檢驗主要內容(1 / 2)

[學習目標]通過本節學習,掌握成品鞋整體檢驗內容的基本知識。

一、相關知識

(一)感官檢驗內容

1.整體外觀檢驗

采用手感目測法來檢驗成鞋是否端正、對稱、平整、平服、清潔無汙、色澤一致、標誌清晰齊全;鞋幫、鞋裏、鞋底、鞋跟有無缺陷。

2.原輔材料檢驗

(1)鞋幫麵檢驗幫麵檢驗包括麵革厚度、色澤、粒麵、絨麵粗細、材質與部位搭配是否合理以及傷殘使用情況。另外,還應著重檢驗有無鬆麵、管皺、裂麵、裂漿和脫色等問題。具體檢驗操作方法如下:

① 幫麵鬆麵、管皺檢驗:將食指和中指伸進鞋腔內前部緊貼幫裏,兩指相距10~15mm,另一隻手拇指在兩指間距內輕按幫麵,使其向內彎曲,若出現粗大的皺紋則判定為鬆麵或管皺。

② 幫麵裂麵、裂漿檢驗:將手伸進鞋腔內,用食指和中指輕頂幫麵,若粒麵出現斷裂層即為裂麵,若塗飾層裂開即為裂漿。該檢驗項目一般與鬆麵、管皺檢驗相結合,不同點在於一為按壓、一為頂緊。

③ 幫麵脫色檢驗:脫色檢驗應該在未擦鞋油前進行,可用白色軟紗布包裹在食指上,用力適中在鞋麵上往複幹擦5次,如紗布上沾有色澤,即為脫色。

(2)鞋底部件檢驗檢驗鞋底、跟麵、鞋跟麵皮、裝跟牢度、前掌厚度、底色、花紋等外觀質量,檢驗沿條、盤條的規格性能,主跟、內包頭、內底材質性能,勾心的強度和安裝位置,線繩的張力等。

3.產品結構造型檢驗

結構造型檢驗主要針對設計失誤所造成的產品結構問題。如口門位置、鞋口大小,保險皮、護跟皮、拉鏈、鬆緊布、鎖口線等的安裝位置,皮靴鞋靴腰口的尺寸,靴兜跟圍的大小,鞋楦的選用及有無結構嚴重不合理現象等。

4.操作質量檢驗

操作質量檢驗主要是檢驗鞋幫裝配質量和幫底結合質量,它是裝配車間的重點檢驗項目。應根據不同品種製定相應的檢驗規程。

(1)鞋幫部件裝配質量的檢驗鞋幫部件裝配質量的檢驗項目:縫合線道如縫線越軌、並線重針等;縫線質量如跳線、斷線、開線、浮線等;部件結合處和麵裏結合是否平整等。

當幫麵用刻、鑿、穿、編、鑲等工藝手段進行美化時,還應予以逐項檢驗。如花眼、花邊的位置是否準確,排列是否得當;嵌線皮外露部分的寬度是否一致;裝飾配件、鞋釺、鞋眼的牢度等。

(2)幫底結合總裝質量幫底結合總裝檢驗項目:繃幫質量是否滿足“三點共線”;主跟、內包頭的位置和硬度是否合乎要求;幫底結合是否緊密規整;沿條鞋縫底線路、線碼質量是否合格;鞋跟安裝牢度等;砂磨修飾的光潔度、平整度等。

5.總體結構檢驗

總體結構檢驗包括部件對稱端正度檢驗和規格尺寸檢驗等項目。

(1)對稱端正度檢驗主要檢驗部件的形體是否對稱一致,結構是否端正。如鞋幫後合縫線是否歪斜;鞋跟中心線是否與楦體中心線重合;同雙鞋對應部件所在位置是否對應一致;耳式鞋兩鞋耳連線是否垂直於楦體軸線等。

(2)規格尺寸檢驗檢驗成鞋的外在及內在尺寸。可用鞋用帶尺、遊標卡尺、鋼直尺、高度遊標卡尺、寬度角尺和大理石磨板等工量具來完成。如檢驗前幫長度、後幫高度、外底長度、寬度及厚度、前蹺高度、鞋跟高度、外懷幫高、鞋耳長度、口門位置等,確定其是否合乎標準;檢驗縫幫及縫底針碼密度等是否合乎標準,檢驗同雙鞋特征部位的尺寸差異。

此外,還需檢驗內底長度是否合理,檢驗時需剪斷鞋幫進行測量。廠內抽檢時可以用被檢產品同品種同型號的內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