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讓和諧社會更加驚豔美好(1 / 2)

“和諧”本為古代音樂演奏“行動連貫一致”,配合得協調與勻稱。後泛指世態由矛盾走向統一的發展趨勢,是一種社會需求和群眾願望。

我們的黨中央於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社會更加和諧”,並把和諧美好當作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一項重大任務。其總體目標是擴大社會中間層,減少低收入和貧困群體,理順收入分配秩序,嚴厲打擊腐敗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轉移支付力度,把擴大就業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努力改善社會關係和勞動關係,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各種社會矛盾,為建立一個更加幸福、公正、和諧、節約和充滿活力的全麵小康社會而奮鬥!實事確實如此,十餘年來我們的黨中央先後進行了免征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和農村三提五統上繳資金,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的惠農政策,建立了農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製度,推行了免費農村義務教育,對農民工勞動報酬采取實付製度等諸多優惠措施與福利待遇。這比起那些自吹是“民主與人權”“自由”的歐美國度不知要幸福穩定過多少倍。如今的歐美遊行示威此起彼伏,如英國倫敦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聯合政府削減公共開支的政策;法國發生大遊行,焦點直指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美國示威者抗議矛頭華爾街“貪婪”、金融係統弊病和政府監管不力;中東地區反動派爭權奪利,殃及政局,草菅人命,接二連三。唯我泱泱大國局勢穩如泰山、安如盤石,足以說明以胡錦濤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當今我們社會是民眾最安穩、最實惠、最美好的和諧社會。若是國家在日理萬機中把握好下述事宜,那我們這個社會將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我們的和諧社會更加驚豔美好!

一、實事求是科學把握輿論監督

所謂輿論就是集多數人的共同觀點和看法,在傳播工具是得以反應的信息。我國的新聞輿論是黨和國家的喉舌,是社會上一切有悖於法律、道德行為的約束機製。所以說我們的新聞輿論必須遵循國家法律準繩,代表政府言論,揭示披露的是社會不足,以達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行為規範。然而,有些地方卻打著和諧社會的幌子,對很多輿論監督與事實真相予以封殺,或多或少給我們社會公德和地方維穩帶來不足。

1、惟恐政府刮胡子、受處分。例如某些政府性重大工程時有因設計、質量、資金或施工進度等問題及相關輿論監督一般被禁錮,其理由是懼怕受領導的厲聲嗬斥。

2、麵對地方虛假GDP和“真金白銀”熟視無睹,不聞不問。例如假冒“長城葡萄酒”生產基地就是很典型例子。隻有當央視予以披露後此虛假行為才得以扼製。

3、懼怕輿論行為殃及相關單位與官員。例如某環保部門因設置簡陋,汙水排放不達標,群眾怨聲載道,新聞媒體卻以有損於和諧團結而不予報道。

4、擔心自身廣告收入對群眾意見置之不理。例如有群眾反應某醫院中藥材滿目蛀蟲,病房中蟑螂滿屋爬等極不衛生現象不予登載,擔心爾後該單位不作廣告,有損自身廣告收入。

5、麵對一些不良現象或有悖於法律、道德之行為,有些地方新聞媒體總是以所謂“引起社會動蕩不安”為由而不予披露。殊不知他們這一做法反將引起社會動蕩和指斥,也有損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由此可見,我們的輿論監督包括著輿論監察與輿論督促,監察的目的是發現問題,督促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隻要輿論監督完全符合國家法律規章與道德規範,對一些不良現象和歪風邪氣予以堅決抵製,排除所謂“和諧社會”包裝一切的幻想,及時披露報道,公正對待,才能讓人們更加放心、讓社會更加穩定,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二、科學質量監督民眾放心穩定

眾所周知我們的質量監督檢查部門根據市場動態分門別類、細致周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是工商管理、技術質量、食品衛生、生豬查驗、藥品監督及建築監理等執法部門,國家有專門的法律規章加以保證,並製定出相關的監督職能,其目的就是積極為廣大群眾的物資文化生活消除不安全隱患。然而有些地區、少數執法單位卻仍以“和諧”為晃子,針對監督檢查他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檢查中發現重大問題采取大事化了、小事化無,其目的是他們擔心得罪官員,又恐黑社會報複。

1、一些執法單位深知有些地方製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是上門監督檢查,也不吊銷營業執照,更不作任何處理,聽之任之,順其自然,其結果危害社會與民眾。其行徑:

有地方政府行為。

有庇護地方GDP和財政稅收。

有收受紅包,討好生產或銷售單位的既得利益。

麵對偽劣產品不作任何改進和停產,隻是罰點款項而已。

如由央視曝光的“長城葡萄酒”、雙彙生產瘦肉精產品等行為就是頗為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