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對人類的威脅是巨大的,鮮活的生命在頃刻間毀滅,並且是群體性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水災、火災、山洪、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看到的擁堵擠踏、房倒橋斷等人為災難,看到的空難、礦難,無一不令人觸目驚心。在災難麵前,生命是脆弱的。為了讓災難的損失減少到最小,有兩點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做的。第一是預防,第二是教育。同是在災難麵前,有自救、救護知識和技能的人就逃生了,有預防措施時就會躲過災難。
80.知識創造生存奇跡
(1)一句古訓挽救一個漁村。據泰國《民族報》報道,當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席卷泰國南部時,當地一個漁村的181名村民卻早已逃到了高山上的一座寺廟中,從而躲過了這場劫難。
是什麼賦予這些漁民神奇的預感?65歲的村長卡薩雷說,祖輩們留給他們一條古訓:“如果海水退去的時候速度很快,那麼海水再次出現時的速度和流量會和退去時完全一樣。”
這個漁村世世代代與大海關係密切,在泰國被稱作“摩根海的流浪者”。他們整個雨季都在大海裏航行,從印度到印度尼西亞,然後再返回泰國。
專家認為,大量海水迅速退去的確是海嘯即將發生的跡象。這個時候,許多漁民隻是忙於撿拾那些被海浪衝到沙灘上的魚,而聽過古訓的“摩根海的流浪者”則已經向山頂出發了。
(2)10歲女孩救了數百人。印度洋海嘯後,世界各大媒體都在爭相報道一名10歲的英國小女孩緹麗。海嘯來臨當天,她正在與父母在泰國普吉島海灘享受假期。就在海嘯到來前的幾分鍾,緹麗的臉上突然露出驚恐之色。她跑過去對母親說:“媽媽,我們現在必須離開沙灘,我想海嘯即將來臨!”她說她看見海灘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後浪就突然打了過來。這正是地理老師曾經描述過的有關地震引發海嘯的最初情形。老師還說過,從海水漸漸上漲到海嘯襲來,這中間有10分鍾左右的時間。
起初,在場的成年人對小女孩的預見都是半信半疑,但緹麗堅持請求大家離開。她的警告如星火燎原般在沙灘上傳開,幾分鍾內遊客已全部撤離沙灘。當這幾百名遊客跑到安全地帶時,身後已傳來了巨大的海浪聲,海嘯真的來了!
當天,這個海灘是普吉島海岸線上唯一沒有死傷的地點。
81.幸存者的智慧
20個世紀80年代,一支由7名英國登山運動員組成的野外登山隊順利登上了阿爾卑斯山。然而,就在他們滿懷信心地向主峰發起衝擊時,突然遭遇到了暴風雪的襲擊,他們不得不開始集體下撤。當他們下撤至半山腰,覺得可以鬆口氣的時候,一場雪崩又鋪天蓋地而來。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經驗欠缺的隊員們明顯表現出心理準備不足,他們所作的第一反應就是拚命向山下狂奔,以爭取盡快脫離險地。
他們當中,唯獨一個叫約瑟的人表現出異常的冷靜,他想:在高山上做劇烈運動,身上所帶的氧氣很快就會被消耗幹淨,即使逃到山下,自己也會因缺氧而死。而如果老老實實待在原地不動,看似危險,反倒會有一線生機。於是,他閉上雙眼,開始默默地為自己祈禱。果然,雪崩很快過去了,積雪隻掩埋到他的下半身。
後來的結果不用說,約瑟成了7人隊伍中唯一幸存並最終登上阿爾卑斯山主峰的人。
82.教會孩子應急
第一類為自救措施。孩子的自救措施可分為兩種:一是靠自己解除;二是求助他人解除。孩子應該懂得若幹必須知道的方法,如遇到火災時怎樣脫身,溺水時怎樣自救,負傷流血怎樣包紮等。求助他人解除的方法可用口頭、信號和電話。
第二類為救助他人的方法。如學會進行人工呼吸、包紮傷口等。另外,專家認為,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具有戰勝困難、排除侵害、克服危險的意誌和精神。
第三類為家庭設備的使用。如電器的功能和用法,讓他們懂得怎樣用才是科學的,又怎樣才能不出現事故,以及出了事故以後怎樣應急。
第四類為防範侵擾。如孩子一人在家裏,遇到有人敲門,必須弄清楚來人情況再開。再如,孩子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訕或尾隨時,應該如何對待和擺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