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文化作為綜合國力的標誌之一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與此同時,作為社會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文物博物館在文化傳播方麵的功能和作用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在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日益緊密的今天,如何充分發揮文物博物館在傳播先進文化、提高整體社會文明、促進經濟社會全麵發展方麵的作用,則顯得尤為迫切。
一
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目前人們普遍所講的文化,是廣義的文化,即大文化,是指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類。物質文化,是通過物質活動及其成果來體現的人類文化;精神文化,是通過精神活動及成果來體現的人類文化。
在一定意義上講,文化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程度。尤其是以先進的思想道德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反映了生產力發展水平,代表了人類社會發展方向,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意願和要求,並由此而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文物是人類創造的或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具有曆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一切有形物質遺存。具體來說,文物的範疇可以概括為:一是在曆史發展進程中,各時代、各民族社會製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實物,包括生產資料的生產、生活資料、生產工具,以及上層建築,國家機器的實物體現等;二是與重大曆史事件以及著名人物相關的具有紀念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實物;三是具有代表性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實物和資料。在文化範疇中講,文物是曆史遺留給後代的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由於它不可再生的特性而顯得彌足珍貴。從曆史的角度看,文物是曆史發展進程的實物見證,具有曆史、科學、藝術及研究等價值,不同程度地揭示和代表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並具有服務於當代經濟社會的價值和作用。文物是先進文化的凝聚,這是文物文化的主流本質。
研究和確定文物的價值,實質上是根據其蘊含先進文化的程度而確定的。一般是從曆史、科學、藝術三個方麵入手,主要看它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重要性。實踐中依據文物的價值,來確定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和文物的等級。文物價值是固有的、客觀的,價值確定既是從當時曆史條件背景中考察,同時又是與不同時代的實物比較而來。應當說,每件文物都是有價值的,而通過對文物進行係列研究、展示,則可以清晰形象地反映出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的曆史軌跡。通過研究、展示文物,不僅僅在於用實物說明曆史,而是在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啟迪人們,汲取文物的精神和文化內涵,在與曆史的對話中,探尋人生的完善和社會的發展,更好地把握今天和未來。雖然,從時空上來看,文物是過去的、曆史的東西,但同時應當認為文物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文物了解得到的不僅僅是曆史的真實,更重要的是啟迪現代的文明,昭示未來的發展。現實中不難發現,也有阻滯社會進步或者遏製文明發展的實物見證,但它作為曆史的反麵例證同樣給人以更多的反思和激勵,反襯出曆史發展過程的曲折性,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
概括地說,文物作為一個整體,從不同側麵和領域揭示曆史,展示我國曆史先進社會生產、生活以及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的水平,體現了人民群眾所創造的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由此而奠定了它在文物博物館傳播功能中的基礎地位。
二
國際博物館協會規定:博物館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文化機構。因此,傳播文化是其最根本的功能切入點。目前文物博物館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遺址博物館,這是文物博物館的最大特色,是以重要的文物遺址或文化遺產為依托,並輔之展出適量可移動文物藏品而形成的博物館,給人以曆史的厚重感。第二類是綜合博物館,主要是將可移動文物作為藏品集中起來,按照不同的主題需要進行陳列,這類博物館藏品比較豐富,內容的係統性、廣博性是其比較明顯的特點。
第三類屬專題館,即是同一類文物的收藏與陳列,在某個專題方麵具有一定的深度,這是當前博物館發展的新趨向。不同的博物館有不同的特色和優勢,而文物博物館作為一個整體概念,既體現優秀的傳統文化,又從總體上研究挖掘和把握傳統文物蘊含的精神資源,並通過有效的手段使先進的文化得以發揚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