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關於顏色的清單(1 / 2)

地球上有多少種顏色?

有一種說法是16,777,216種,但對於這一千多萬種顏色,人類的眼睛卻有識別的極限。1810年,德國畫家Philipp Otto Runge畫了一張球形的圖,用來表達和分類顏色。

在這之後,美國畫家Munsell又把球狀的顏色體係衍生修正為色塊體係,將空間劃分為色相、明度和純度三維,把色彩三屬性加以尺度化,並形成等距離的配置。這就是之後孟賽爾色立體的誕生了。在你的Photoshop和美圖APP裏,那些讓你的照片變得光亮、柔軟或棱角分明的顏色選項,都從這個理論裏生發而出。

所有的作家都竭盡全力、絞盡腦汁地描述色彩,但如何使用人類有限的語言去表達16,777,216種不同的顏色呢?做一個生動親切的比喻、構思一個反差清晰的對比、去綴上一連數行的形容詞,都因為描述行為本身,幾乎就是以描述顏色這個端點起始的。

在所有的作家裏,張曉風對顏色有令我瞠目結舌的癡迷眷戀。她講過自己去故宮展會的一次經曆,一路上抄錄下展出物品的標簽,她說:在中國,顏色屬於美術,但也屬於文學。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去參觀蝴蝶標本展覽,一路上拿著橫線日記本,煞有介事抄下每隻蝴蝶的名字:銀帶大弄蝶、紅肩美鳳蝶、木蘭青鳳蝶、霓紗燕灰蝶……回到家看到本子上歪歪扭扭的記錄,幻想起每一隻蝴蝶的繽紛翅膀。

描述顏色,生造出的詞彙也讓人心馳神往。張曉風說,祭紅是宗教性的虔誠和絕對的,牙白是幹淨的骨骼,甜白像霧峰一帶的好芋頭,嬌黃是中午時分對正陽光的透明黃玉,茶葉末忍受過搓揉和火炙,鷓鴣斑是鷓鴣鳥錯綜的羽毛,霽青是鉛灰一片乃至雨注如傾盆之後的青天,剔紅是一番疼痛的過程,硯水凍是種不純粹的黑,像白晝和黑夜交界處的交戰和朦朧。

張愛玲是另一位顏色的狂熱記錄者。單寫紅一個顏色,她就在不同作品裏用過三十三個不同的詞彙:朱紅、水紅、大紅、粉紅、桃紅、橘紅、荔枝紅、淡紅、銀紅、通紅、深紅、蝦子紅、微紅、猩紅、象牙紅、棗紅、霽紅、石榴紅、玫瑰紅、紅棕、肉紅、暗紅、嫣紅、幹紅、燥紅、杏子紅、慘紅、紅焰焰、紅通通、紅噴噴、紅隱隱、紅拉拉、紅刺刺。

描述紅,還可以用一長串的句子。就像《傾城之戀》裏張愛玲寫道:到了淺水灣,他攙著她下車,指著汽車道旁鬱鬱的叢林道,你看那種樹,是南邊的特產。英國人叫它野火花。流蘇道,是紅的麼?柳原道,紅!黑夜裏,她看不出那紅色,然而她直覺地知道它是紅得不能再紅了,紅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窩在參天大樹上,壁栗剝落燃燒著,一路燒過去;把那紫藍的天也熏紅了。

蘇童甚至會把對顏色的執著描寫用作作品的標題,她的作品裏隻讀題目便約略感到活色生香:《紅粉》《碧奴》《罌粟之家》《紫檀木球》《碎瓦》《紅粉》《蝴蝶與棋》《少年血》《刺青時代》《藍白染坊》《金魚之亂》《灰呢絨鴨舌帽》《祭奠紅馬》《白雪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