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不逢時,濟世救民、行道天下的宏願和理想無法實現,一生坎坷,顛沛流離,死後卻得到殊榮。
孔子死後的第二年,魯哀公下令將孔子生前所居房屋改為廟堂,"歲時奉祀",以紀念孔子。廟堂裏收藏著孔子的遺物——衣、冠、琴、車、書和一些禮器等,以供人們觀瞻。
公元前年,劉邦稱帝建立西漢。漢高祖經過曲阜時,用最高的祭祀大禮——太牢來祭祀孔子,"漢袓崇儒,躬拜厥裏。太牢之祀,百代伊始"。漢高袓是曆史上第一個用祭天大禮祭祀孔子的帝王,自漢至清,曆代帝王到曲阜祭孔者不絕。
孔子逝世百年後,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孟子非常景仰孔子,孟子說:"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孔子貴仁,孟子取義;孔子尊君愛民,孟子認為民貴君輕,"人人皆可為堯舜"。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與孔子並稱為"孔孟"。
荀子對孔子也十分推崇,荀子評價孔子:"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在一大夫之位則一君不能獨畜,一國不能獨容。成名況乎諸侯,莫不願得以為臣。"意思是說,縱使窮到無立錐之地,但王公大人不能和他這種人爭名望。
這樣的人如居大夫之位,那麼一個君主也不能獨自奉養他,一個國家也不能獨自容納他,他的功名超過諸侯,君主沒有不想讓他成為自己臣下的。
孔子去世三百年後,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寫道:"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孔子是中國的聖人,東方的聖人,亦是世界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