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挑戰自己,不僅需要樹立行動目標,更需要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抱怨自己在某方麵的劣勢和不足,使自己不能達到目標,並以此當做借口來掩蓋自己的懦弱。成功隻屬於那些不斷衝破障礙,永不停止挑戰的腳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
讓困難逼你成功
困難是我們身後的一隻狼,它發出的吼叫能讓你驚恐萬分,但也能讓你加快奔跑的速度。困難能激發出你的毅力和鬥誌,隻要你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困難,它就會成為你成功的催化劑。
《時代》周刊曾評價戴爾·卡耐基是除了自由女神之外,美國的又一象征。但影響了500多萬人的戴爾·卡耐基卻是被“逼”上成功之路的。
卡耐基出生在美國的密蘇裏州,他的家境十分貧窮。上學時,卡耐基表現得也並不出色,不過他有自己擅長的東西,那就是演講。但這根本無法引起老師的重視。
成年以後,卡耐基當過臨時演員,跑過業務,做過推銷,但沒有一樣是做出了成績的,他開始對生活失去信心。
在卡耐基23歲的時候,他問自己:“卡耐基,這就是人生嗎?這就是你在大學中夢寐以求的生活嗎?不,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生活的苦難沒有把卡耐基逼得走投無路,恰恰相反,困難讓卡耐基迸發出了靈感。當時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學校時候的特長——演講,於是他開始定下方向,決定成為一個優秀的演說家。
經過一番努力,卡耐基開始在基督教青年會開班授課,剛開始效果並不好,因為不出名,沒有多少人來聽他的演講。但是卡耐基並不放棄,因為他知道演講是他最正確的選擇,他必須堅持走下去。終於,在1922年,卡耐基正式成立卡耐基訓練機構。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卡耐基的名聲越來越大,他所開創的“人際關係訓練班”也逐漸遍布世界各地。之後,卡耐基成了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人際關係學家。
高爾基有一句名言:“苦難是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裏,隻要你心態正確,就能把困難轉化成為你前行的動力。困難是我們成功路上的阻礙,但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有時候,困難就是人們成功的助推器,隻要敢於接受困難,而不是逃避,你就有贏的機會。
大多數人之所以最終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在遇到困難後,抱怨不止,不會去發揮困難的積極作用。但是,成功者不會拒絕困難,他們會把困難變成財富,從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正是在困難的逼迫下,才造就了他們的堅強,才為他們的成功贏得了機會。
困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你身上潛能,困難往往會把你逼得隻剩下一條路,此時你隻能硬著頭皮去挑戰,當你不能選擇退後的時候,你就會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成功。
安瑞姆是公司裏業績最差的推銷員,最近傳出公司要裁員的消息,幾乎人人都認定安瑞姆肯定會成為第一個被裁掉的人。而安瑞姆自己,也惴惴不安。
感受到危機的安瑞姆,回到家後開始反思:難道我真的會被裁嗎?如果真的沒有了這份工作,我的妻子,我的孩子,吃什麼?不,那樣的生活太恐怖。我必須改變。
安瑞姆開始思考自己的缺點:我從小到大好像一直都是這樣的性格,做事不溫不火,缺乏激情。如果再不改掉,我的生活就徹底完了。於是他堅定地告訴自己:“相信你,你一定能夠變成另外一個人!你一定不會失去這份工作,從現在開始,拿出鬥誌!”
第二天早晨,他就上街理了發,還買了新衣服。上班時,安瑞姆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對於安瑞姆巨大變化,大家都感到很驚訝。一年後他在公司的業績竟然從排名最後躋身到前幾名。兩年後,他成為國內銷售部成績最佳的推銷員。
在年度總結大會上,董事長表揚安瑞姆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因為他的改變使得營業額高速成長,這非常了不起。後來董事長讓安瑞姆向在座的各位談談成功的秘訣,安瑞姆大方地走上台說:“我的改變要歸功於那個裁員預言,當我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困境的時候,我特別害怕,於是我下決心一定要改變。就是因為那個危機,讓我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對於成功者而言,那種經常被我們叫做“困難”的東西,實際上常常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隻有在困難中,我們才能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最直接有效地知道我們欠缺什麼,然後去彌補和改正,以讓自己不斷成長。困難不是一種讓人感到恐怖的阻礙,而是一種恩賜,它讓我們意識到危機,逼我們遠離即將到來的威脅。
困難猶如雙刃劍,雖然帶著破壞性的力量而來,但如果你能把它當做老師,它就會把你逼向成功。英國人哈羅德·艾文斯曾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論述:“對我來說,一個人是否會在失敗中沉淪,主要取決於他是否能夠把握自己的失敗。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以失敗為階梯。我想說唯一的一句話就是:困難是有價值的。”成功之前肯定會經曆無數的困難,但它們都是有價值的,它們給予我們更大的動力,身經百戰,方能獨占鼇頭。
對於弱者來說,困難讓他們頹廢,甚至失去信心,一蹶不振,但強者卻能把這些困難都當做經驗積累起來,即便含淚也不會停止奔跑。不要把困難當成一種負擔,而是把它當成一個助推器,我們能從中汲取營養,充實自己,讓困難把我們一步步逼向成功。
有挑戰才有突破
老子雲:“自勝者強。”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挑戰自己、突破自己永遠比戰勝別人來得重要。成功更加眷顧勇於挑戰、突破的人。
有一次,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想製造一種V8型發動機。當他把這個想法跟工程師說了後,幾乎所有工程師都認為V8型發動機所要求達到的標準太高,根本不可能實現。但福特卻仍然固執己見:“一定要想辦法把它製造出來。”無奈之下,工程師們隻有硬著頭皮嚐試。幾個月過去了,他們給福特的回答是:“我們無能為力。”福特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說道:“繼續嚐試,直到成功!”
當一年過去後,研究出的發動機仍然不能達到V8型所設想的那樣。當所有的工程師都覺得這回無論如何都該放棄了時,福特還在繼續堅持。在這樣容不得半點退讓的情況下,有一天一位工程師突發靈感,竟然找到了解決辦法。終於曆時一年多,在福特的強勢逼迫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V8型發動機被成功研製出來。如果沒有亨利·福特的堅持,那V8型發動機可能隻會變成V6或者其他低標準的發動機了。
挑戰就像登階梯,不斷挑戰的人才能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突破自己,才能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
人類進步的曆史就是一個不斷突破的曆史,就像奧運會的短跑紀錄在不斷地被打破一樣,從1968年海因斯的9秒95,1983年史密斯的9秒93,1988年劉易斯的9秒92,1994年布雷爾的9秒85,1996年貝利的9秒84,1999年格林的9秒79,2007年鮑威爾的9秒74,到2008博爾特的9秒72,人類一直在突破自己的短跑極限,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紀錄仍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被再次刷新。正因為人類有挑戰困難和極限的精神,所以奇跡才會誕生。
青藏鐵路的修建也是人類的一大突破。它的修建不僅是對人類生存極限的考驗,也是世界科技領域裏的一道難題。青藏鐵路全線海拔高於4000米的地段約有960千米,在格拉段穿越的500多千米的多年高原凍土是一個極大的難關,也是青藏鐵路施工必須要攻克的難點,其特殊性和複雜性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專家們廣泛借鑒和吸收國內外成功經驗,最終找到了解決凍土施工這一棘手難題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對於不良凍土現象的發育地段,線路盡量繞避;對於高溫極不穩定凍土區的高含冰量地質,采取“以橋代路”的辦法;采用通風路堤、熱棒、鋪設保溫層等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凍土區路基穩定性,保證鐵路工程安全。同時還通過一係列的措施解決了施工人員吃水難、缺氧等困難。青藏鐵路於2001年6月29日開工,開工累計投入889億元。5年後竣工,於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
青藏鐵路建成了,人們的挑戰還未停止。上海的長江隧橋工程於2004年12月啟動,計劃2009年建成。上海的地質屬軟土性,在這種地理結構條件下建設隧道,好比在“豆腐裏麵打洞”。該工程需采用直徑為1543米的大型盾構掘進設備,並一次性連續推進7500米,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隧道深度達55米,是現有黃浦江隧道深度的兩倍。麵對挑戰,身為隧道工程部經理的黃忠輝隻說一句話:“能參加這一世界隧道的‘創新之旅’,是我的榮幸,有挑戰才有幹勁。”
唯有挑戰,才能不斷攻克難關,推動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進步史就是一部從不可能到可能,不斷自我超越、不斷創新的曆史。6000年前,沒有人認為手中的石器會被更為堅利的鐵器所取代;1000年前,沒有人認為一種粉末(火藥)會造就一個新時代;500年前,沒有人認為水蒸氣會推動生產力的飛速發展;100年前,沒有人認為人類會實現“飛天”的夢想;50年前,沒有人認為計算機會極大拓展人腦的功能……如今,所有這些先人眼中的“不可能”,都已成為我們的生活常識。是什麼鑄成了這些?是人類挑戰和突破的精神。拋卻安逸,勇敢接受挑戰吧,當我們不斷突破“不可能”的極限,我們前進的腳步就會變得更快、更輕盈。
迎難而上,破釜沉舟
成功的路上最怕的就是意誌的搖擺,當你選定了目標,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不要止步。
機遇與風險是一對孿生兄弟,有機遇的時候也有風險,想要成功,就必須突破這些難關,敢於迎難而上。
馬彭濤開了一家教育培訓公司,但效益不太好,最艱難的時候賬上僅有780元。但是馬彭濤不認為這意味著公司已經走到了盡頭,他開始思考,應該如何挽救。經過詳細的市場分析,馬彭濤發現,公司在心理谘詢方麵有很好的資源,而且當時北京市場上隻有兩三家實力較強的心理谘詢公司,於是馬彭濤看到了機會,他決定把公司做的項目轉到心理谘詢方麵。依托北京大學良好的平台和背景,馬彭濤很有信心成為心理谘詢市場上的領跑者!迎難而上,馬彭濤在艱難的轉型後,終於突破了困境,事業上開始漸漸有了起色。現在,燕園博思擁有專業心理谘詢師近百名,業務還拓展到了國外。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采取行動,不輕易放棄,就一定會突破困境。一切皆有可能,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事業中,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們都要盡全力地去努力。
曾方是四川簡陽人,他是從開一個小型火鍋店開始他的創業之路的。當時隻有兩個小工和他自己,勉強維持經營。可是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一天他在炒火鍋底料時,不小心被滾燙的油燙傷,經醫院檢查,燙傷麵積達40%,情況比較嚴重。經過醫生的努力搶救,他雖然挺了過來,但生意卻從此冷淡了下來。
生意不好,自己又受重傷,曾方備受打擊。但他在這種萬難境地仍然想著尋找新的出路。一天,一個朋友來找他,在閑聊中朋友告訴他,自己所在的工廠裏夥食很差,大家常常向老板投訴,老板想把廠裏食堂承包出去。曾方聽後靈光一閃,這不就是個好機會嗎!如果把這家工廠的食堂承包下來,把飲食質量弄好,看淡利潤,一定能夠致富。於是曾方把所有的積蓄全部拿出來,又四處借了錢,去注冊了一家主要從事餐飲經營和管理的公司,下一步就是準備承包朋友工廠的食堂。
經過激烈的競爭,他終於拿到了這家工廠食堂的承包權。
他深知:如果這次經營失敗了,那麼自己不僅一無所有,而且還欠下一屁股債。於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食堂的經營管理之中。當他了解到廠裏的員工大多來自江西和安徽時,不惜高價專程從江西和安徽請來了技藝高超的廚師。他把飯菜的價格定得非常合理,盡量做到讓工廠員工滿意、讓老板放心。同時讓很多當地企業來他公司參觀,很快,他的膳食管理公司就在廣州的中小企業中出了名。在之後的半年時間裏,他先後與近十家公司簽訂了合同。他的公司也終於開始了贏利,幾乎陷於絕望的他又重新有了新的希望。
當有人問他,困難給他帶來了什麼時,曾方說,在他看來困難不能成為打擊一個人追求成功的理由,隻要你敢於拚搏,迎難而上,你就有機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如果我們要前行,就不要顧著退路。在危急時刻,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才有可能扭轉局麵。當你斬斷自己的退路,就沒有回頭路可走,所以你才會全力以赴。關鍵時刻,有破釜沉舟的勇氣的人,才能給自己創造一個向生命高地衝鋒的機會。
敢拚才能贏
有的時候你不成功是因為你不敢冒險,很多時候機會就在你麵前,你隻需往前傾半個身子就可以夠著,但很多人害怕摔跤,所以選擇放棄,於是機會就這樣離你遠去。風險和收獲總是相伴相生,賺取財富不僅要靠聰明的頭腦和肯吃苦的精神,財富有時也是靠“拚”出來的。敢拚、敢冒險,你才會離夢想越來越近。
25歲的浙江人江先生,剛剛從研究生院校畢業進入政府機關時,月收入4000元左右。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放著穩定的工作不要,卻準備和親戚一起投資古玩行業。
浙江人敢為天下先的冒險精神,使浙江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富人區。浙江的“第一桶金”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走遍全國的“供銷大軍”,正是因為浙江人敢拚的精神,所以他們才有勇氣走出本省,從外麵帶回一張張商業訂單,從而推動了本地區製造業的發展,特別是在塑料加工、印刷等傳統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今,這些企業每年為製造業為當地帶來了幾十萬的就業崗位和上百億的效益。
機遇和發展都是靠“拚”出來的,雖然這樣會承擔很大的風險和挑戰,但如果你不去“拚”,又不能保證風險就不會到來,那麼,你就失去了創造再一次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