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沒有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1 / 3)

牛根生有句這樣的話:“別人看似冒險的事情,我感覺是安全的。什麼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險就是安全,常人沒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為別人還沒有想到那個區域,那個區域就是我的!”一個人的膽識和眼光決定了他的成就,走別人不敢走的路才是你成功的捷徑。

不去冒險,你更危險

從不冒險,一味尋求走平坦之路的人不一定就絕對的安全,古話說得好: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所謂安全,不過隻是一個神話,絕對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往往認為錢放在銀行是最安全的,事實上,通貨膨脹將嚴重地侵蝕錢的實際價值,讓錢躺在銀行睡大覺,隻會縮水,並不會增值。投資有風險,但也不能因噎廢食。麵對未來多變、不可掌控的環境,不冒險反而是在冒最大的險。

有個人問農夫是不是種了麥子,農夫回答:“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棉花了嗎?”農夫說:“沒有,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於是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什麼?”農夫說:“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一個不冒任何風險的人,隻有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做,表麵上看是安全的,沒有損失的,但實際已失去了一切收獲的機會。而冒險去做,就有成功的機會。

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步演化和擴大為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其破壞力巨大,為此,布什政府作出一個冒巨大風險的決策: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這一行動確實帶有風險”,前任美國總統布什說,“但我們認為這些錢終將得到償還……這一勇敢舉措帶給美國家庭的風險將遠遠小於我們不這麼做的後果——一係列相繼倒下的金融機構以及凍結的信貸市場。”

時至今日,雖然我們還無法明顯看到美國經濟好轉的趨勢,但至少美國的大型金融機構沒有進一步滑坡。布什說得沒錯,政府此舉的確是一個極大的冒險行為,但是如果不去冒險,將來形勢會更加惡化。所以布什喊出“現在不冒險,未來更危險”的口號,以鼓舞人心。

危難麵前,置之死地方能後生。生命從本質上說就是一次探險,如果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

翟輝從小熱愛登山運動,他的夢想就是登上珠穆朗瑪峰!有一天他突然後背疼痛,就到醫院照了CT,醫生說是血管瘤,叮囑他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因為那樣可能造成血管瘤破裂,一旦破裂,下肢便要癱瘓。更糟的是,病情是在不斷發展的,過不了幾年可能也要坐輪椅。

聽了醫生的話,翟輝一下子就蒙了,回到家躺在床上,他突然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去西藏,登珠峰!

翟輝為自己的決定興奮不已,以前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阻止自己去實現夢想,現在,不用顧及什麼了。反正過不了幾年就要坐輪椅了,不冒險嚐試一回,這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了。接下來,他開始製訂詳細的鍛煉計劃,為登山做準備。

兩年後他約了一個山友一塊去西藏,在中國登山基地開始進行高山訓練後開始登珠峰。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冒險行為不僅圓了翟輝的夢,而且他一直健康地活著,根本沒有坐輪椅的跡象。

不去行動才是最大的冒險,冒險一搏,總比事後因為不作為而抱憾終身強。很多時候,風險就如一個險灘,渡過了這個險灘,就會風平浪靜,就能體會勝利的喜悅。冒險不是致富的保證,但不冒險絕對與致富無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能成為成功者。

有風險,就一定有機遇

現代成功學認為,所謂危機,顧名思義,就是危險加機會。現在世界的形勢看似亂雲飛渡,其實也充滿各種各樣的機遇,正所謂“福貴險中求”就是這個道理。

約翰·鄧普頓被人稱為“全球投資之父”,是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鄧普頓基金集團的創始人。他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

鄧普頓小的時候就從父親那裏領略到了投資的奧秘,那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許多農場被迫倒閉,很多農場主就聚集在萬切斯特鎮的廣場上,通過拍賣來還債。鄧普頓的家就在廣場邊上,從二樓的窗戶可以將廣場內的一切一覽無餘,鄧普頓總是在窗戶旁觀望,每看到拍賣品無人出價時,他就會下樓,用很少的錢將其買下。

數十年之後,鄧普頓的父親再把這些資產出售給商業和住宅開發商,價錢已經比當初購買的時候翻了很多倍。

受此影響,鄧普頓在後來總結了一個讓他受益終身的偉大投資原則——極度悲觀原則,即“在無人出價時進場”。試想,在整個市場裏,隻有你一個人肯出價購買,而賣主又急切地想賣掉,那麼他沒有選擇,你看好的商品將以低的難以想象的價格成交,甚至就跟撿來的差不多。

鄧普頓因此認為,股市裏的情況也是類似,股價的狂瀉往往是因為無人願意出價,而不是意味著這個股票一文不值。而且這樣的故事總是在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所以,在鄧普頓看來,當熊市來臨時,大部分投資者認為自己站在了一條狹窄的小徑上,孤身麵對張牙舞爪、凶猛無比的灰熊。此時鄧普頓卻覺得,熊揮舞手臂撲過來,是為了和他擊掌慶賀。因為他知道,股票又會變得很便宜。

和鄧普頓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另一位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1973年,當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認為曼圖阿農場的股票能夠複蘇;甚至有人認為,曼圖阿不出三個月就會宣告破產的時候,巴菲特不顧別人的質疑和嘲笑,以5美分一股的價格買入。結果,不到5年的時間,他就賺了4700萬美元!巴菲特認為越是在人們對某一隻股票失去信心的時候,這隻股票就有可能是一座金礦。

2008年處在一個各種金融、經濟因素較為複雜的時期,但危險總是孕育機會,黎明前總是太黑。聯想控股總裁柳傳誌也表示,經濟危機從長遠來看確實帶來投資機會,在經濟實體遭遇衝擊的情況下,會有很多出口企業難以堅持,也會有很多企業找到更好的機會。

北京中雅漢潔公司是一家主要做美國HydraMaster高壓蒸汽地毯清洗機的代理公司。他們代理的清洗機雖然價格比同類產品要高一些,但這款機器清洗的地毯比普通機器要幹淨得多,且還能延長地毯的使用壽命。

但金融危機前,很多顧客並不接受他們的產品,隻看到了表麵上的高價格,產品的推廣遇到了一定的阻礙。“金融危機的到來,我覺得我們的機會來了!”總經理張雅菊滿懷信心地說。借著金融危機,他們大力宣傳此款機器的極高性價比。張雅菊說:“以前不精打細算的客戶,開始精打細算了,雖然我們的設備價格高一些,但是我們可以使地毯的壽命由從前的4年延長到10年,省去了不少換地毯的費用,現在有不少賓館開始接受我們的產品了,我覺得金融危機對我們企業來說是個很好的機遇。”

有風險,就一定有機遇。在低迷市場環境下,敢於冒風險一搏的領導者往往能將企業改頭換麵。在某種意義上,這場令許多人心悸的金融危機是危險的時刻,但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大好時機。

就像玫瑰花總會帶刺一樣,“險”與“機”總是相伴共生。一位美國創投分析家曾這樣說過:“在美國,矽穀裏的故事都很動聽,但神話的誕生不僅歸功於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在於它有著一個特殊的運作方式——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即創業投資,有人將這種投資稱之為“耐心和勇敢”的投資,因為這種投資行為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冒險的行為,恰恰能贏得更多發展的機會。英特爾、戴爾、微軟、蘋果等公司,都是靠風險投資成就了事業。

危險與機遇是成正比的,危險越大,預示著機會也越大。在危機麵前,我們要看到危險,更要看到機會,隻有這樣才能增強信心,渡過難關,締造新的輝煌!

別人都不敢走的路,你要敢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敢冒多大的險,就能有多大的收獲。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們主張在穩重決策的同時,還必須有一點兒冒險精神。什麼是冒險,就是大家都不走的路,你敢走!走一條完全不同於別人的路,走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路,隻有這樣,你才能開辟出一個更大的舞台。

馬雲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之後任教於杭州電子工學院。1995年,在出訪美國時首次接觸到互聯網,他感到互聯網作用的巨大,將來肯定會影響整個世界。雖然不能肯定未來的發展會如何,但是馬雲決定要冒險嚐試一把。於是,馬雲回國後就向親戚借了兩萬元,著手創辦網站“中國黃頁”的事宜。

1997年,他就職於中國外經貿部,負責開發其官方站點及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兩年後,馬雲毅然辭職,準備創辦阿裏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務。少量的資金讓馬雲的創業十分艱難,公司的辦公地點就在馬雲的家中,最多的時候一個房間裏坐了35個人。他們每天要工作16~18個小時,困了就席地而臥。阿拉巴巴就這樣孕育、誕生在馬雲家中。

目前,阿裏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馬雲這個沒有名牌大學教育背景,甚至連高考也考過三次的他,憑著冒險精神,獲得了成功。馬雲敢於搶占先機,成就了今天的阿裏巴巴。

人生就是一場冒險,如果一味追求安逸、安全,那你的生活將毫無起色。想讓自己未來的舞台更加絢麗多彩,就必須打破你安於現狀的心態,把你的冒險精神拿出來,去做一次冒險的旅行。有風險才有機遇,有機遇就有成功的可能。

J保羅·蓋蒂在他上學的時候認為自己應該當一位作家,後來又決定要從事外交部門的工作。可是,真正跨出校門之後,他發現自己被俄克拉何馬州迅猛發展的石油業所吸引,雖然搞石油業偏離了他的主攻方向,但是他覺得,如果不去冒險嚐試一下,怎麼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