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否是你期望的成功的全部內容?”
“當然啦,能夠得到這麼好的位置,而且,我的年薪會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這不是成功嗎?”他反問我。
的確,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所有年輕人的夢想,而且這一切往往直接通過職位、收入顯示出來,但假如“理想沒有實現”,是否就意味著“失敗”?意味著付出的一切沒有價值?
“在你的報告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數值得注意:回避失敗指數較高,達到了95。而且人格類型測量顯示,你做事更偏重於理性、抽象的思考,而忽視對自己情感和細節的關注。”
一般說來,回避失敗指數過高的人成就欲望強烈,非常看重結果,但另一方麵,在較高的職業目標下,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應有的生活。李亮正是這樣,他設想了自己未來成功的種種,卻沒有想過成功的生活還應包括的家庭、朋友、情感等等。我向他指出,對情感和細節的忽略也會妨礙他成為一名好的管理者。
“你是否可以思考一下,假如你經過努力後,還是沒有做到IBM大中華區總裁,僅僅是在一家普通的公司做一名管理者,那是不是一定意味著失敗?實際上,擁有家庭、朋友的生活會更為完整,他們也是職業發展的動力和支持係統。”也許是我這番總結陳詞有點出乎李亮的預料。在谘詢結束時,他再三地追問:“那你說什麼是成功?成功意味著什麼?”
我沒能回答。因為我個人對此的答案是:“成功的標準就是你的幸福感。”隻是不知道這個答案李亮能否認同。
什麼是人才測評
下麵兩道題包含A和B兩種選項,試著做一下,你認為兩題中的A與B哪一個更符合自己:
A.明事理B.有同情心
A.公正B.仁慈
如果你全部選擇A,表示你是思維型的人。看問題理智、客觀,更看重公正、公平,講求原則,更多關注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不帶有個人因素……
如果你全選B,則表示你是情感型的人。你善良、善解人意,願意幫助他人,看重和睦、人情,在意他人的心理感受,更多地關注人而不是事情,喜歡體味和感受周圍的事物……
假如你選這個A和那個B,又會有別的解釋……
當然,人才測評並非如此簡單,不僅僅就這麼幾道題,它一般由幾百道這樣的題目組成,並由許多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經過科學論證,精心選拔。
要確切知道自己的身高,拿尺子量一下即可。要了解自己的發展潛力、個性特點等心理特征,可以通過人才測評來實現。它對個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做事方法、自信心、主動性等方麵進行客觀評價,可作為你職業生涯的參考。
職業生涯的開發和管理需要在深入客觀了解分析個人的基礎上進行。職業谘詢師也正是通過對你的綜合測評,給你的職業發展提出規劃,對個人的問題進行分析,給出建議。
職業測評可能比你對自己的評判更為客觀、科學。需要強調的是,它雖然擁有科學依據,但始終隻是你進行職業規劃的一個參考。
減壓:需要個人、公司雙向釋放
上周,零點調查集團發布《2003年白領工作壓力研究報告》調研結果顯示,41.1%的白領們正麵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兩倍於工作壓力較小的白領,而61.4%的白領還正經曆著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勞,白領們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而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不公正的或不講道理的上司會使雇員的壓力增大、血壓升高,增加他們心髒病突發或者中風的風險。而芬蘭去年10月份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工作中被人嚴格要求,待遇低,事業方麵缺少機會的人死於心髒病的可能性是正常情況下的同事的兩倍。
壓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白領們的健康,本期我們特別邀請了心理專家,職業指導專家以及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一起來為白領的壓力問題號脈。
■工作負荷、職業危機是人們壓力的主要來源
“白天拚命工作,業餘拚命培訓”成為現代白領在壓力下的真實寫照。零點調查結果顯示,白領群體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是時間緊迫和職業發展。“在太短的時間有太多事情要做”和“不得不迫使自己跟上新科技或本領域的發展”並列位於首要工作壓力來源的位置,處於第三位的是“擔心未來的工作或業績”,“要長時間地工作”處於第四位。
零點集團總裁湯雪梅介紹,本次調研采用專門的心理學測評工具“枯竭量表”對白領的心理疲勞程度進行評估,其中心理疲勞程度達到警報線的白領比例達到了61.4%,也就是說,近三分之二的公司白領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心理疲勞的症狀。
一般來講,過度或長期的緊張感會引起員工的心理疲勞,它是一種包含身體、情緒、人際等多方麵的綜合反應,過度的工作壓力會造成高血壓、心悸,工作滿意度下降、煩躁、焦慮、憂愁以及工作效率降低,合作性差,缺勤,頻繁跳槽等等各種反應。
■擁抱壓力自我調節
很多職業人都抱怨工作壓力很大,而個人的心理疲勞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自身的壓力調節能力。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日昌認為,在壓力和災難麵前,心理不健康者往往會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應對措施或者消極的自我防禦機製,如否認、退行、回避、壓抑、反向、抵消、攻擊、自責、用煙酒來減輕壓力等,結果是適得其反。而心理健康者會主動采取一些積極的或至少是無害的應對措施,如宣泄、轉移注意力、改變目標、升華、放鬆、幽默、行動等方法。
白玲介紹道,在一個可以控製的環境中會感覺到較小的壓力,而在一個難以控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會明顯地感到壓力增加。職業人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職位、不同的企業環境中麵臨不同的工作挑戰,同時也就麵臨著不同的壓力威脅,每到這種時候都需要認真地對待,有效地控製新的局麵。人們首先要學會擁抱壓力,對可能發生的壓力有心理準備,不要總強調工作壓力是如何的不合理,自己是如何的不喜歡。減壓首先要真實地麵對內心世界,需要了解自己擔心失去什麼,是工作、職位、領導的重視、發展機會、家人的信任還是穩定感,預測失去它們對自己的影響,是暫時還是長期的,是根本的還是局部的,是可以承受的還是無法承受的,總之,如果需要緩解壓力,就必須像一個旁觀者一樣理性地打量一下症結所在。
其次,要學會放棄,主動“失去”。大多數人都惦記著“需要”,並不斷“擁有”以此獲得成就感,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背負的東西已經太多了,如麵子、金錢、地位、信任、高期望、知識、經驗、能力、人際關係等等。這時候需要學會放棄,放棄一些和時代、環境、機遇不符的需要、放棄一些影響自己發揮潛力的所得、放棄一些習慣性的個性和自我,讓自己有更多的餘地來應對真實的壓力。另外,不要故意給自己加壓,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知足常樂、學會宣泄都是自我減壓的好辦法。
■企業:變壓力為動力
員工有壓力,對企業而言其態度不應該是逃避,而是了解壓力的來源,創造更有利的工作環境來緩解壓力,改善壓力的應對方式,以此來有效地應對壓力,變廢為寶把壓力轉換為動力,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使企業的員工及整個企業保持最佳狀態,帶著飽滿的精力去迎接工作的挑戰。
包括成就感在內的“精神薪資”,有利於白領壓力的緩解。智聯招聘在對白領進行了一份調查顯示七成人在選雇主時,首先考慮“精神薪資”,會把企業在培訓上投入的費用作為自己挑選雇主的條件,智聯招聘職業發展顧問內容總監陳寧認為精神薪資對緩解壓力有一定幫助,讓員工在付出艱苦努力後有成就感,獲得尊重,並使其成為將來事業發展的基礎。
鬆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陳愷認為保持一定程度的工作壓力是必要的,推崇職工必須有壓力,但是並不反對緩解職工壓力。其具體的做法有變換工作崗位,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個人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施加工作壓力和互相協作互相結合的工作方法。肯定職工工作中的業績,建立信心,變壓力為動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工集體活動,建立緊張工作和輕鬆活動相結合的工作休息氛圍,使職工既有緊張工作又有輕鬆娛樂的回憶。
聯想在緩解職工壓力方麵也有自己獨到的做法,如在聯想集團,每周二的“C-Time”(CoffeetimeandCommunicationtime)員工可以與公司總裁室成員一起溝通各方麵問題並設有“進步信箱”,公司每一個員工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想法,與企業一起進步。
某大型IT企業HR總監劉先生認為,企業要想緩解員工壓力,首先要找到壓力的源頭,然後對症下藥,如因為工作環境不佳而引起員工壓力,則可改善室內的光線、裝修、物品的擺設等,給員工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在企業文化層麵上則要做好員工激勵和員工引導工作,企業人力資源要進行合理配置,保證人盡其才,還要有合理的成長梯隊,這也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