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1 / 2)

如今,個人信息如此之多,把人分門別類越來越困難了。所以,名校畢業(或隻是被錄取)的身份將會更有價值。我們非常需要標簽,因為我們沒有時間仔細評估所有需要評估的人。我認為有必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現有的大學招生和教育流程(包括有求必應地給“君子C”[2])是否是授予標簽的最好模式。

其實,像大學這樣用大量的時間、金錢和傳統的教育流程來給人貼標簽完全沒有必要。從另一個角度說,假如我們把大學看作是驗證官和擔保人,那麼它用比現在少得多的資源就可以做這項工作。比如,它可以成為一個人才篩選機構,根據人們在大學以外的業績進行篩選,他們不一定要上大學。

部落成員的資格:這就是為什麼上大學最好還是搬到校園裏去住的原因。雖說不論在哪裏都可以獲得學習資源(很快你就可以在家裏學習麻省理工的課程了),但你的人際關係網絡隻能在大學的寢室裏、橄欖球場館裏、在和同學並肩漫步校園的過程中建立起來。歐柏林大學(Oberlin College)的一位畢業生凱瑟琳?奧利弗(Catherine Oliver)還記得自己在學生宿舍度過的時光,記得如何和舍友們一起計劃吃什麼,如何一起做飯、烘培、洗碗、擦地,以及為達成一致意見而長時間地開討論會。

這一切就是在建造部落。

幾百年來,我們國家掌權的階層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畢業於某幾個大學,他們是名校部落的成員,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念,甚至連說話的方式都很相似。簡曆上的名校標簽不隻是告訴別人你三十年前曾在哪裏上學。用那些領袖們的話說,那是證據,證明你是我們的同類。

除非情況有變,這個部落的成員會繼續施用他們的權力和影響力。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篩選可以進入這個部落的人。

成長的環境:這條是最為重要的原因。大學的環境是網上教育無法複製的,是確實值得為之付出學費的,也是那些對學生放任自流的普通大型中學無法提供的。好的大學教育對廣大青少年來說是一個最後的、也是最好的機會,在這裏他們會認識到,自己別無選擇,唯有成長,而且必須要快。

《哈佛諷刺》的一位編輯就曾有過這樣的感受。當年我與人合作管理一個學生辦的大型公司時也有過同樣的感受。那位高等物理專業的學生是在進入高能實驗室的第一天明白了這個道理的,因為她馬上就必須著手解決一個從來沒有人解決過的問題。

這就是大學生活值得你付出時間和金錢的理由:你將發現自己在一個漆黑的窄巷裏,沒有選擇,隻有前行。

注釋

[1]弗雷澤·克萊恩(Frasier Crane),美國一電視喜劇的主角。

[2]美國名校有傳統,如果富人子弟考不及格,可以給他們一個及格分C,以保住學生和學校的麵子,所以有“君子C”一說。

130.誰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