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序言:教育轉型

就在我將要完成這份意見書時,一位朋友請我去參觀哈萊姆村學校,這是一所位於曼哈頓的特許學校[1]。

哈萊姆區很大,比美國大多數城鎮都大。很難三言兩語地概括有這樣龐大人口的一個地區,不過,該區平均家庭收入不及一英裏以外的鄰區的一半,失業人數明顯較多,很多人(不管是否屬於這個社區)對這裏都不抱希望了。

不少電影都對東哈萊姆區(East Harlem)有所描寫,所以人們對那裏的學校已經有一些先入之見:缺乏資金,運作不靈,學生吊兒郎當,安全堪憂,而且最要命的是,孩子在那兒幾乎學不到東西。

你不大會到這種地方去探索教育體製的未來。

幾代人以來,我們都對這樣的社區說:“這兒有些老師(數量不夠),有些資金(照樣不夠),我們的期望是……(很低)……盡你們的能力幹吧。”結果,事情沒有起色當然也沒人感到意外。

在過去十年裏,我寫了十幾本書,探討互聯網和互聯經濟是如何從根本上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的。我主要想指出的一點是,很多被認為是基本事實的東西,實際上隻是近代的發明,而且不大可能存在得更久。我認為,大眾市場營銷、大眾品牌、大眾傳播、自上而下的媒體及電視產業綜合體,並非如大眾所期待的那樣,是未來社會的支柱。當然,當身處其中時,人們往往很難覺察這一點。

在這個意見書中,我將告訴人們,自上而下的工業化教育也將過時,而且這是大勢所趨。就在互聯經濟打破了資源稀缺局麵的同時,我們對畢業生的工作技能及工作態度的要求也正在改變。

雖然這些變化很多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但在我參觀的哈萊姆村學校,網絡普及力度並不大,我的意見書裏也不會過多提及互聯網。哈萊姆村學校關心的是人,是如何對待人。他們拋棄了自上而下加工學生的產業模式,代之以非常人性化、個性化及強有力的一套機製,以培養新一代的領路人。

事實上,肯尼[1]和她的團隊在哈萊姆村學校所取得的成就可通過許多其他方法來實現。如何取得對我來說並不重要,我關心的是結果。那天我所見到的是:學生們在課堂上身體前傾,全神貫注;教師們認真、敬業,因為他們對有機會教導這些勤奮的學生而感到非常興奮。

一般來說,好學校都有兩個優勢,一是充足的資金,二是能夠有選擇地招收求知欲強的學生。需要強調的是,哈萊姆村學校不能選擇學生,他們的學生是隨機分配的,而且每個學生獲得的教育經費低於紐約普通公立學校。哈萊姆村學校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來吸引優秀教師,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主、自由及負責任的態度,並堅持不懈地將這種態度傳遞給學生。

指揮家讚德(Ben Zander)描述過小孩子從學習音樂到熱愛音樂的轉變過程。在開始學習音樂的頭一年、頭兩年、甚至頭三年裏,孩子學得很勉強。他一拍一拍地敲著,一個鍵一個鍵地彈著,完成一個曲子要費九牛二虎之力。

然後,他放棄了。

沒有放棄的是極少數。那是些充滿激情的孩子,是做事認真的孩子。

這些孩子身體前傾,開始彈奏。他們看上去很用心,因為他們確實用心。隨著他們身體的前傾,隨著他們的心靈與音樂交融,他們的身體離開鋼琴坐凳,一下子變成了——如讚德所謔稱的——“半個屁股演奏家”[3]。

彈琴貴在投入。

現在,很多大學都在爭相錄取黛伯拉那所學校的畢業生。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聽到哈萊姆村學校的校友們——那些用心學習並熱心回報社會的“半個屁股演奏家”們——走上領導崗位或做出貢獻的消息。因為這意義深遠。

注釋

[1]特許學校(chartered school)是美國的一種政府負擔經費、民間經營的學校,有很大自主權,多數屬於教改實驗學校。

[2]黛伯拉·肯尼(Deborah Kenny),哈萊姆村學校的創辦人,也是現任CEO。

[3]這是指演奏者在非常投入時,身體大幅的晃動使得他隻有半個屁股坐在凳子上。讚德用它指那些悟到了音樂內涵的演奏者。

2.關於這個意見書的幾點說明

我之所以給各個段落編號,是因為很有可能每個人的閱讀順序不一樣。將段落編號可以方便人們就某一部分的內容交流看法。

這部意見書是由多篇短文或博文組成的,一方麵是因為我目前就是這樣寫東西的,另一方麵是因為我希望其中的某一段或某幾段能激發你去分享、重寫或批評我的論點。不過這種寫法有一點不好,有些內容會重複,還望見諒。如果你跳過一些部分我也沒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