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北京市高科技產業人才環境的重要度與滿意度分析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為人才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人才資源的有效開發,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直接的內在動力。隻有積極營造並不斷優化科技創新人才環境,人才的智力才能得以提升,活力才能得以增強,創造力才能得以迸發。而所謂優化科技創新人才環境就是通過建設形成一種良好的人才成長氛圍和溫馨的人才生存空間,以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促進人才資源規模存量和素質能力的全麵提升。因此,良好的科技創新人才環境是孕育科技創新人才的搖籃,而科技創新人才環境的好壞又直接關係到人類創造活動的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流的科技創新工作需要一流的科技創新人才和一流的科技創新人才環境,二者相輔相成。
一、調查設計與樣本情況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
本研究所設計的科技創新人才環境的調查問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利用五點李克量表設計對科技人才創新有影響的微觀環境因素的調查,共17個題項;第二部分進一步考察對人才創新有重要影響因素的宏觀與微觀環境,通過12個排序題給出人才創新對宏觀與微觀環境各影響因素的滿意度、需求度及重要度分析;第三部分是被調查者個人基本信息,共計16個題項;最後為了從思想層麵上探討人才的價值觀,還設計了一道複選題即人才在企業中自願做的有益於企業但非分內工作(不會有任何報酬)的行為原因,及一道開放性問題詢問人才“為改善人才創新環境最想說的一句話”。
(二)問卷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時間為2004年6~11月,共麵向20家企業發出1000份問卷,回收750份,其中有效問卷470份,有效率為63%。所取樣本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6:1,處於20~35歲占樣本總量的82.9%,未婚與已婚的人員基本為1:1,樣本中96%的人員接受了專科及專科以上教育(其中本科學曆占58.7%),67.4%擁有單一專業,24.7%擁有雙專業。
樣本中隻有10.6%的人員從事基礎研究,約57.2%的人員從事應用研究,約25.1%的人員從事技術推廣與試驗發展研究;隻有27.2%的人員從事原創研究,68.9%的人員從事改進創新,做原創與改進創新比例為2:5;樣本目前所在企業發展階段處於成長期的約為60%,處於創業期的約為23%,處於成熟期的約為17%;績效考核基本上以業績考核為主(占60%),31%的以能力考核為主;職業路徑多以雙階梯提升方式(既沿管理又沿技術階梯提升的占樣本總量的52%),其次是沿技術階梯提升(約為29%),最後沿管理階梯提升(約為18%)。
約81.7%的被調查人員已是或將來很有希望擁有北京市戶口;約62.5%的人員工作年限為1~10年(其中43.8%的人員工齡為1~5年,不足一年及6~10年工齡的人員各占18%);約47.4%的人員薪水為1000~3000元,33.4%的人員薪水為3000~8000元;平均每日工作時間基本上為標準工作時,約有40.2%的人員沒有工作流動經曆,但有17%人員分別轉換過1次、2次或3次單位。
人才個人的公益行動,認為尋求個人責任感和公德心的約占83%,認為希望得到同事的肯定和尊重的占33%,認為對組織文化和價值觀認同的約占31%,認為希望得到上司的認可和讚許的占25%,認為這樣做是對組織的一種回報方式的占22%,其他想法的僅為2%。
二、科技創新人才環境重要度與滿意度分析
人才環境是指人才賴以生存、得以發展的社會和物質條件的綜合體,包括影響人才成長的各種外部要素的總和。具體說來,人才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科技創新人才環境包括影響和促進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的宏觀大環境和企業微觀小環境。此部分的數據處理采取加權求和平均法,即按所選項目重要程度,分別記6、5、4、3、2、1分,再以每項中的有效頻率作為權重,可計算得出各選項的得分,並以此作為排序依據。
(一)宏觀環境分析
科技創新人才宏觀環境中又包括宏觀硬環境和宏觀軟環境,其中宏觀硬環境指的是影響人才發展的有形的硬件條件,主要包括市場經濟環境和公共基礎設施環境等,宏觀軟環境指的是影響人才發展的無形的軟件條件,主要包括政策法律環境、人文環境和政府服務環境等。
宏觀環境重要度排序,可知人才非常看重市場經濟環境的好壞,對政策法律環境與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很重視,對研究與開發環境較為重視,人才對政府服務環境與公共基礎設施環境的好壞不太看重。再通過宏觀環境滿意度排序,可知人才對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很滿意,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和研究與開發環境較為滿意,對現行的政策法律環境和公共基礎設施環境滿意程度一般,對政府服務環境很不滿意。
通過對宏觀環境的重要度與滿意度排序對照來看,發現排序基本一致,隻是在政策法律環境上看法有些出入,對激發創新的相關政策法律人才認為很重要,但以現有的政策法律滿意度一般。再通過對宏觀環境的重要度與滿意度得分對照來看,發現被科技創新人才普遍認為對其影響最不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環境的滿意度較高,這從一個側麵說明北京市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二)微觀環境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企業對自身技術創新及創新成果轉化非常重視,對企業與企業間的技術研發合作力度比較大,但對與政府的溝通與合作上很不重視。企業及政府對高校的橫向及縱向課題扶持力度需要深化,目前就調查情況表明此種力度還很不夠。以上僅從技術層麵上探討微觀科技創新人才環境的情況,以下通過詳述企業為促進人才科研創新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