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麵環山,竹林門前。90年代農村的秋夜,隻有狗叫。門內一個20多歲的女人。肚子已經疼了兩天了,可是孩子還是沒有出來的意思。終於今夜剛剛吃完飯肚子一陣劇痛。家裏的男人慌忙去到鄰村。那個時候的農村,沒有在醫院生的,都是鄰村的一個大娘在接生。等呀等,終於接生的人來了,孩子順利生下來。是一個男孩,加上被子一共八斤多一點。沒有什麼特別的,這個男孩除了胖一點,既沒有胎記,也不是含玉而生。如果非要說什麼特別的,那就是今晚的月亮還行,北極星格外的亮。
孩子簡簡單單的出生,生活也是按部就班的過。男人去種地,女人照看孩子。每年還要交公糧,之後才能養家糊口。所以,村裏的男人們格外的努力種地。孩子一天天長大,不知不覺在村裏的學校上了學。女人過完月子就到地毯廠去織地毯。孩子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等媽媽回家。牽著媽媽的手感覺天藍的真好,樹也綠的漂亮極了。但是生活畢竟是生活,為了生活,女人不斷更換地毯廠,男人也從種地變成飼養家禽。種種嚐試都沒有太大的改善。終於,男人跟隨打工的大軍去到南方,女人陪著孩子成長,漸漸地,女人也去到男人的地方,孩子就跟著爺爺奶奶在家。這就是90年代大多數農村家庭的樣子,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孩子在家從開始的思念父母到一點點適應。終於孩子自己學會了堅強,稍微體會到了所謂的生活所逼。辛好家裏有兄弟姐妹,村裏有小夥伴,孩子的童年也是無憂無慮的。這個時候,孩子發現自己有哪裏不一樣,心裏總是有人和自己說話。孩子上初中了。以為自己有什麼精神病呢?不過回想一下,精神病會覺得自己有精神病嗎?而且自己每天很開心,有說有笑,有打有鬧。又不孤獨。孩子的思想總是很豐富,但是又很短暫。所以很快的,孩子就忘記了這件事。漸漸地問題就來了。孩子明顯發現自己可以感應到家裏人的事。隻要有家裏人生病自己就會有感應。孩子在外麵的探索發現書上了解到這叫親子感應。所以,就放下心來。初中過得很快,轉眼到了高中。這時孩子的感應越來越弱。直到高三,基本完全喪失。這跟孩子看到的書中說的有的人會隨著年齡增長失去感應的力量完全符合。所以,孩子更加放心。
不過,從初中開始孩子信仰起宗教。孩子的眼中,不僅僅隻信仰佛教,道教,隻要教人向好的都會了解了解。漸漸不知什麼時候起,孩子學會了靜坐。也是從那時起,靜坐打開了他的大門。這扇門是是新世紀的開拓,心靈的解放,罪惡的洗刷。過程也是繽紛奪目,玄幻異常。孩子的能力也是非常人所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