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識商品經濟的產生、發展過程
商品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交換。為了交換而生產的經濟形式是商品經濟。商品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也就決定了商品經濟也有其產生、發展、消亡的過程。
1.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雖然低下,但還是以一定速度向前發展的,後來出現了兩土社會分工和私有製,社會分工使不同行業的生產者有相互交換勞動產品的要求。而私有製的出現使生產者有了進行頻繁交換的可能。這樣在社會分工和私有製的前提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品就出現了。商品的出現,作為一種經濟形式,商品經濟也就出現了。
2.商品經濟雖然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但受到當時生產力水平的影響,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十分緩慢的,到奴隸社會,由於奴隸主對奴隸的殘酷統治,再加上不斷的戰爭,生產力水平也是很低的,無疑,商品經濟得不到充分發展,不過奴隸社會的商品經濟比原始社會末期的商品經濟要發達一些,出現了一些有名的商業城市,如古希臘的雅典。封建社會的生產力要比奴隸社會進步一些,這也就決定了封建社會的商品經濟發展水平要比奴隸社會高。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特別是航海工具:使商品流通的範圍擴大了。在歐洲在中國都出現了比較大的商業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中國北宋時期的汴京,亞得裏亞海和地中海的航運業和中國鄭和的遠洋航海都表明,封建社會的商品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相當高度,但由於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和地主階級濃厚的保守性,自然經濟始終占主導地位,商品經濟居於從屬地位。
3.到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取得較大發展,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和利用,自然經濟逐漸被商品經濟所取代,機器化大工業生產遠遠先進於手工勞動和作坊式操作。經過工業革命以後,商品交換開始拓展到世界各個角落,商品經濟興盛發達,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豐富了勞動者的生活,所以馬克思說:“在資本主義前一百年時間內所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比以往所有社會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多。”在經過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後,商品經濟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得到更加充分發展。所以說,資本主義社會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高峰期。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商品經濟也不例外,一旦失去其存在的條件,商品經濟也就隨之消失,私有製是一定曆史階段的產物,共產主義社會中私有製將被徹底消滅,私有製消失了,商品也就不存在了,商品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式也隨之消亡。但在社會主義社會,商品經濟還是存在的,特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商品經濟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產力的發展仍需要商品經濟的促進作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商品經濟作用將日益減弱,最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
綜觀商品經濟發展過程,商品經濟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興盛於資本主義社會,消亡於共產主義社會。它的發展與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係,在商品經濟得到充分發展以前,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生產力的發展是同向的,同時又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製約,在商品經濟發展達到高峰期以後,它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將呈反向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