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前幾個月,對我來說的的確確是難以回首的日子,雖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雖然依然從容不迫地管理著學校,但難以割舍的依戀還是強烈地咬噬著我的內心。好友了解我,“你對附小投入得太徹底了!沒有給自己留有餘地”。是的,從業24年來,雖工作崗位幾經變化,對所從事的工作總是癡心不改,不留任何餘地地徹底投入,是我的性格使然。
陶繼新總編是我非常敬重的師長,演講台上的他是博學、睿智、從容、練達的教育專家,文化傳統的積極傳播者,生活中的他是謙和、包容、內斂、簡樸的謙謙學者,文化傳統的真實踐行者,是讓人不能不心生敬意的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真君子。
從2002年市中區教育局一次座談偶然相識至今的近八個年頭裏,他一直滿腔熱情地支持、鼓勵著我和附小的成長。正因為此,他以一位長者、仁者、賢者、智者特有的洞悉與關切,敏銳地感受到了我的這份難舍與依戀,於是就有了寒假期間這次長達十幾天的QQ對話。這些對話,是近七年魂係附小的情感傾訴與釋放,是近九年作為校長心路曆程的梳理與反思,是二十餘年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與教育不解情緣的沉澱與升華……感謝陶老師的循循善誘、旁征博引、理性思辨,引導我從容地為前24年的教育人生打結,得以輕裝出發,換一種身份、換一種視角去理解教育,去迎接新的挑戰。
書稿初成後,為了使這本書盡量減少因我個人視角的局限而產生認識上的偏頗,我一是邀請部分附小的老師審閱(感謝市教科所的曲文弘老師,附小的趙世強書記、袁登紅主任、董茜主任、趙昕主任、孫宗慶主任、周豔紅老師、王春曉老師對此書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並對書稿文字進行了仔細的校正)。二是拿出一些時間閱讀了我手邊存放的這些年網絡上的一些關於省內外同行在附小的考察文字和附小老師們在各種活動中撰寫的文章,並摘取了很多作為“原生態元素”引用在了書稿中。再次浸潤在這份真實的附小氛圍裏,真的是別有一番情懷在心頭。對附小的老師們,我由開始的不適到最後的難舍,淡定理性但時常激情洋溢、深情款款,踏實嚴謹而又創意頻出、自信滿滿,看似甘於平庸卻絕不允許自己低俗,願做“骨幹”但卻不恥於做“親信”的附小教師群體的確讓我受益良多。我想這本書的價值對附小而言,是發展曆史的真實回放,是潛心實踐的理性反省,是濟師附小百年長河中極為短暫的2488個日子的瞬間定格。如果這本書真的能為附小新百年的發展史做出哪怕一丁點兒的貢獻,我也將心滿意足!
離開附小已100多天,欣聞在趙世強書記、馬剛校長的帶領下,學校正發生著卓有成效的發展與改善。可以想見,在新的百年曆程中,濟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這所如“春燕”般既紮實嚴謹又與時俱進的古老又年輕的學校一定會曆經一次次涅槃般的轉變,實現它一次次令人矚目的文化超越!
衷心祝福這片曾經凝聚著我和附小師生心血與智慧,今後也必會讓我和無數附小人魂牽夢繞的“方寸田園”青春常駐,魅力長存!
雖甚為努力,但受認識水平、眼界能力所限,難免掛一漏萬或失之偏頗,不當之處敬請附小同仁及各位朋友不吝指教。
2010年8月10日
於山東榮成石島序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