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中俯瞰,那壁壘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澤,仿佛是一頭蟄伏的巨獸,隨時準備撲向獵物。耳邊,是呼嘯的風聲,帶著絲絲血腥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戰爭的殘酷。鼻子裏,充斥著硝煙、塵土和鋼鐵的味道,那是戰爭獨有的刺鼻氣味,讓人作嘔。伸出舌頭,能嚐到空氣中彌漫的苦澀,那是恐懼與絕望的味道。而身體,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地的顫抖,那是德軍坦克行進時發出的震動,如同死神的腳步,步步逼近。
李特爾將軍站在指揮車上,眼神冷峻而堅定。他看著眼前的部隊,大手一揮,大聲喊道:“火速進擊法國防線!”“轟隆隆”,坦克發動的聲音震耳欲聾,部隊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著法國防線洶湧而去。
13日淩晨,夜色如墨,整個世界仿佛都被黑暗吞噬。就在盟軍裝甲師深入比利時境內的時候,德軍裝甲部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集結。“嗡嗡嗡”,坦克發動機的轟鳴聲在寂靜的夜空中格外刺耳。它們如同鋼鐵巨獸一般,越過了阿登高地和法國邊境,直抵莫斯河。
“快看,前麵就是莫斯河!”一名士兵興奮地喊道。
“衝過去,搶占橋梁!”指揮官大聲下令。
坦克部隊如離弦之箭一般,向著河上的橋梁疾馳而去。“砰砰砰”,槍聲打破了夜的寧靜,原來是盟軍的守軍發現了德軍的行動,開始進行抵抗。但德軍的攻勢太過猛烈,很快就突破了守軍的防線,搶占了河上的橋梁。
為了等待步兵跟進,坦克部隊隻好放慢了速度。從入侵行動開始到此時,德軍僅僅用了不到4天。這驚人的速度,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震驚。
而此時,遠在英國的下議院裏,氣氛異常緊張。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的不作為,在下議院當中引發了強烈爭論。議員們圍坐在一起,爭論聲此起彼伏。
“首相的政策簡直是一敗塗地!我們不能再這樣坐以待斃了!”一名議員憤怒地喊道。
“可是,現在更換首相,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另一名議員憂心忡忡地說道。
“按照當時的形勢,組建聯合政府迫在眉睫!”又一名議員大聲說道。
然而,工黨成員拒絕與現任首相領導的政府合作。他們認為,張伯倫的領導已經讓英國陷入了困境,必須要有新的改變。
“我們不能和張伯倫合作,他已經失去了我們的信任!”工黨領袖堅定地說道。
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後,保守黨和工黨成員同意由溫斯頓·丘吉爾擔任新政府的首相。盡管丘吉爾一手造成了一戰加利波利半島登陸戰役的災難,以及挪威登陸的失利,但他仍然同時執掌著國防部。他的勇氣和決心,讓人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丘吉爾站在講台上,眼神堅定而深邃。他看著台下的議員們,緩緩說道:“我能保證的隻有鮮血、汗水和眼淚。形勢極其嚴峻,英國人正在麵臨戰爭的考驗,他們必須勇敢麵對。”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