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把學習看得很重要。確實,學習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知識對一個人來說,隻是一種工具,猶如一把刀,可以用來切菜,也可以用來殺人。

世界上有知識而不成功的人很多,同樣,知識不多卻活得滋潤的,也大有人在。是什麼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又是什麼決定你幸福或不幸福?知識隻是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這段時間,魯魯的第一部小說快要出版了,他又在積極準備學生會競選,獎學金也輕鬆拿到了。進入高中以來,他的能量如井噴一樣,似乎一切都易如反掌。但其實,走到這一步,並非一個輕鬆的過程。

外人很難想象魯魯小時候是什麼樣子,我也一度很困惑,他為什麼會那麼差?“差”這個詞,在他麵前,在任何人麵前,我都從來沒有說出過,我怕傷害他的自尊,更怕這個詞從我的口中說出來,強化了別人的印象,我隻能盡一切力量幫他往好的方麵轉化。

魯魯是個慢性子,不管是動作還是思維,都顯得不那麼機靈。他的內心有很深沉的東西,但是卻不為常人所欣賞。人們所謂的聰明,其實指的就是“快”,反應快、動作快,眼珠子隨時都在骨碌碌地轉,那就是聰明。而魯魯,他不太會對周圍的事情做出快速反應,總是慢悠悠的。“慢”又被理解為遲鈍,遲鈍就等於笨!雖然沒有任何人在我麵前說過他笨,但他們的態度會無聲地流露出來。

這種態度,對魯魯構成極大的壓力。慢,不僅讓他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而且成為他學習上的障礙。由於慢,他可能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當他還在那裏慢慢消化一個問題時,老師已經講到下一個問題了。為了解開一個問題,造成更多問題堆積,一環跟不上,環環跟不上,結果欠下的債越來越多。

成績不好,自然處處不得誌。慢悠悠的兒子,外表魯鈍,內心卻豐富而敏感,一切都被他納入心底,成為自卑的根源之一。

自卑的根源之二,就是胖。雖然魯魯的體態並沒有胖到臃腫的程度,一直結實有力,運動也十分靈活,但用當下流行的標準去衡量,他畢竟不苗條,壓力便隨時存在。外人的評頭論足固然是種傷害,就連我們這些親人,我們經常掛在嘴

邊的善意的規勸,也會給他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我不行,我有問題,我不被別人所喜歡。

學習上的落後、個性和體態上的不乖巧,或許還有天生的膽怯,使魯魯從小就是一個灰色的人。

記得還是魯魯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某個著名的英語培訓機構拉我們去參加活動。活動的安排是這樣的:大人在小禮堂聽講座,孩子被領到後麵學英語,一小時之後彙報表演。講座的主講人是個年輕女子,口才很好,主要講了從小學英語的重要性,以及他們那所培訓機構的江湖地位。

一小時之後,孩子們出來了,分成幾撥,開始彙報表演。家長們坐在台下,興奮地看著自己的小不點兒,就在這短短一小時裏,他們竟然學會了唱英文歌,還會隨著老師的英文口令,準確地指出自己的鼻子、耳朵,立竿見影啊!很多家長當場就填表、交錢、買光盤,少則幾百,多則幾千。

好不容易盼到魯魯那一撥表演了,孩子們被一個女老師領出來。魯魯走在最後麵,與大部隊拉開了兩三米的距離。當他們全部站在台上時,魯魯被擠在一個角落裏。老師出來整隊,把散得太開的孩子們歸攏到台中央,但她卻獨獨遺忘了魯魯。表演很快開始了,老師熱情洋溢地指揮著孩子們唱歌,指鼻子、指耳朵,她顯然沒有注意到,角落裏的魯魯正怯生生地望著她。魯魯似乎想要加入,似乎又想逃離,別的孩子越是投入,他越是不知所措。我看見他呆呆地站在那裏,笨拙而膽怯地指指鼻子、指指耳朵,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周圍有人發出笑聲,還有人指指點點。我突然想哭,想起一首詩,裏麵有一句“孩子,你在外麵,不知道別人會不會善待你”。我的兒子,此刻的他,孤獨地站在那裏,站在熱鬧的人群之外。他開始向台下張望,我知道,他在找我。我鼻子一酸,眼淚終於掉下來。

從那以後我就明白,許多所謂“為了孩子”的事情,其實不會真正為了孩子,更不可能為了“每個孩子”。那天的情景,還讓我明白了一個現實,魯魯不屬於舞台中央,在將來很長的時間裏,他可能都會被人遺忘,都隻能在某個角落裏笨拙地張望。那情景讓我痛心,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兒子隻能靠自己嗬護,誰也不能替代你,你隻有親自去做、親自努力,讓他自己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