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思想引領字字真摯(3)(1 / 3)

我認為國家積極推動的西部、基層就業政策,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決策,是國家保持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決定。黨員應當響應號召,到基層去,到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去。為此我決定從我們黨支部的黨員入手,積極組織畢業生黨員學習文件,參加“紅色1+1”活動,通過與農村黨支部的互動,使我們的黨員對基層工作有一個感性認識,達到動員畢業生去基層的目的。在我們支部的共同努力下,4年來我支部共有7名黨員去了基層,全學院有30名畢業生去了基層工作。

高校大學生就業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它關係著學生個人的發展和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作為高校就業工作骨幹力量的一線輔導員,應該指導大學生做好就業思想準備工作,不斷探索就業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勇於實踐,用心工作,確保大學生積極充分就業,從而實現高校就業率與就業質量的提高。 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大學)

評優而非攀比

蔣瑋

評優對於大學生來講是大事。說它大,一是因為它涉及的麵大,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參與,無論能不能拿獎,作為參評對象或同班同學,也要參與民主評議,履行監督職責。二是對於主要以父母提供經濟來源的大學生來說,一年上千元的獎學金,數目非常可觀。據這些年的統計,一些學校的個別學生一年能拿到上萬元的獎學金。

大事,總會引起很多人關注。學校每年一到評優時,見麵詢問獎學金如何申請的學生多起來,谘詢的問題也主要集中在獎學金方麵,學院團委辦公室也多了一些關於各種成績、綜合評分的查詢任務。那麼究竟應該怎麼看待評優?有人說評優是繁雜囉唆的交織;有人說評優是優勝劣汰的體現;有人說評優是人性本質的顯現。不可否認,每每評優結束後再回頭看評優過程,這些說法都有些道理。

在評優過程中:評上獎歡呼雀躍者有,因沒評上獎而消沉頹廢者有,對評優漠不關心者有,削尖腦袋謀求獲獎者也有。另外還出現個別學生為獎學金而學習,為獎學金而放棄原則立場和降低道德底線的現象,也出現過對獎學金評選規則,以及對教師評優過程指責和抱怨的情況。

但是評優這事,還是真不能少。我想,就算個別人為了評優而學習,為了獎金而努力,但還是不能否認這項製度。它對於大多數學生管理方麵的積極作用,對於學生群體目標意識的促進作用,對於學生實現目標及考核管理等方麵的指導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

既然不能少,那麼怎麼使評優更公平、公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於是,在評優中,大多數學校除了盡可能地公開評優過程,多方聽取班主任、班幹部的意見外,更直接的就是在評優過程中引入民主評議和群眾監督。我認為這是一種歸還權力於學生的做法:評獎學金不再是完全由教師定或教師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大家來評,由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來投票選舉,產生最合適的評獎候選人。

這種方式同時也是群眾監督的重要手段。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從平常生活花銷、衣著打扮、花錢方式等方麵給予監督和評議,對於優秀幹部、三好學生,從學習成績、生活作風、思想品德等方麵進行綜合考察,我認為這是一種普遍適用的、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做法。不過班會民主評議的過程一定要有班主任或輔導員參加,由他們明確評選標準,講解投票原則,這樣才能讓投票真正反映出實際情況,避免棄權票和人情票。

即使這樣,往往評優後依然存在少數人不如意的情況,會指責教師評比不公。做學生工作的教師、輔導員難免被誤解和受委屈,我們應該能夠充分理解學生渴望公平、需要資助的迫切心情。但是,往往有些學生不反思自己拿不到獎學金的原因,不去提升自己的本領,反而盲目攀比他人,互相揭短、指責,甚至相互詆毀,因小失大,心理失衡,這樣會助長歪風邪氣。

我真的希望評優不要搞成攀比,不把得到獎金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希望學生們能以正確的、積極的心態對待獎、助學金的評選,能把獎、助學金評給最合適的學生,能把評獎、助學金作為一年學習的成果獎勵,能通過評優促進學風建設,形成友愛和諧氛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還需要加強輿論引導,發揚榜樣的作用,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堅持公正、公平的做人態度,恰當管理自己的時間,製訂遠大的目標,使評優真正促進學生發展,而非成為獎金的比拚,成為“顯擺”的秀台。 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給學生們的新年寄語

吳靜

2010年已經來臨,不知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你們是否真正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未來的道路還要自己去走、去闖,而要走的路是要付出艱苦努力的,你們是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