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上個世紀80年代前期,中國廣播曾經經曆過這樣的時期,很多人爭先恐後地圍著“話匣子”,聽新聞、聽評書、聽相聲、聽音樂,這是廣播的最大優勢之一。在那個時候,廣播是許多人的朋友,它的意義不僅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可聽”,而是“必聽”、“主動地去聽”,這是廣播人自豪和驕傲的年代。

社會的變革,技術的創新,新媒體的湧現,使廣播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80年代中後期電視的異軍突起,憑借聲畫俱全的先天優勢,加上電視人的努力,很快電視成為強勢媒體;其次由於報紙與市場直接的緊密的聯係,改革的意願最強烈,改革的力度也最大。一時間,電視和報紙瓜分了媒介的大半壁江山,廣播的強勢地位被撼動。相對而言,廣播發展的步伐慢了些,有客觀的原因,也有觀念的問題。有人認為廣播注定是弱勢媒體,無所作為。任何市場,你不去研究、不開發、不占領,你的市場份額就會越來越小,生存空間越來越萎縮。所幸的是,經過短暫的蟄伏,廣播人解放了思想,積極探索,從節目改革入手,掀起了廣播媒介改革的浪潮。正如人們所見,越來越多的廣播電台創新節目形式,創新製作機製,創新管理體製,廣播開始走出了低穀。

2002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拉開了文化體製改革的大幕,進一步明確了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共同發展的理念,發展文化產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作為極具開發潛力的文化產業,乘改革的東風,也進入了發展的提速期。廣播電台從純粹的事業機構發展成為事業和產業並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傳媒,經營機製、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經營狀況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今天,中國廣播業再次麵臨生存環境和競爭格局的轉折。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加快國家政治體製、經濟體製變革和社會轉型,網絡技術、數字技術以及現代通信技術應用於大眾傳播領域,這些因素對廣播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廣播人要選擇適合的經營戰略,在觀念、結構、運作方式等層麵突破局限,把握發展機會,把廣播產業的發展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本書從經營戰略理論入手,運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案例分析法、實地調查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對當代中國廣播發展曆程和現狀的分析,探討當代中國廣播發展進程中經營層麵的瓶頸問題,結合我國媒介產業的特殊性和發展背景,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廣播發展路徑———內涵發展和外延增長並舉。強調了廣播的內涵發展本質上就是提升影響力,這是廣播實現傳播效果和經濟效益的根本。在充分發揮廣播優勢的基礎上,借助現代傳播技術,不斷創新廣播運營機製,通過品牌打造,提高廣播的影響力。廣播的外延增長本質上是將廣播影響力延伸,是對廣播資源的深度挖掘,通過外延擴張不斷拓展廣播的生存空間,將傳統廣播發展為現代化的廣播產業。同時,針對廣播經營實踐中出現的倫理衝突和道德問題,本書上升到戰略層麵來看待這個問題。倫理經營事關廣播的可持續發展,本書對廣播經營中的倫理衝突問題進行了反思,並從經濟體製、媒介體製、媒介文化等層麵深度剖析其成因,提出經營廣播的倫理規範。

本書由前言和四部分組成,共十一章。

前言是關於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介紹,以及關於本研究的文獻綜述。

第一編是“從廣播經營到經營廣播———廣播經營戰略的提出”,本部分包括兩章。

第一章對我國廣播的經營曆程與發展變革進行了梳理,詳細解讀了廣播改革中的典型個案。

第二章從經營戰略理論入手,結合我國媒介產業的特殊性和發展背景,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廣播發展路徑———內涵發展和外延擴張並舉。

第二編是“廣播內涵式增長戰略”。廣播的內涵發展本質上就是提升影響力,這是廣播實現傳播效果和經濟效益的根本。在充分發揮廣播優勢的基礎上,借助現代傳播技術,不斷創新廣播運營機製,通過品牌打造,提高廣播的影響力。本部分包括三章。

第三章研究通過建立品牌戰略,提升廣播影響力。品牌是典型的核心競爭力,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具有途徑依賴的特征,模仿者無法迅速模仿。因此,該競爭戰略得以長盛不衰。在企業經營戰略裏,品牌戰略成為一張王牌。那麼,在廣播經營戰略裏,是否存在相同的定律?答案是肯定的,實施品牌戰略,全麵提升廣播的核心競爭力,是廣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