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傑羅姆·S·布魯納.邵瑞珍,張渭城譯.布魯納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王美嵐,王琳.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05,21:42.
3.曹新勝.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習方式轉變[J].中國科學教育創新導刊,2007,3:42.
4.高連玉.研究性學習與素質教育理論研究[J].現代技能開發,2000,10:9.
5.馮德福,張會明.淺談研究性學習和發現式教學法[J].數學教學通訊,2003,5:27.
6.許日珍.淺談研究性學習[J].中國教育研究與創新雜誌,2005,11(2):71.
7.王彥國,劉鸝.淺談研究性學習[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1(4):83.
8.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李吉林與情境教育顧客評分[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9.張玉民.新課程教師組織合作學習和創設教學情境能力培養與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劉海燕.情感的力量(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11.李芒,徐曉東,朱京曦.學與教的基本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陳曉端.當代教學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3.榮靜嫻.微格教學與微格教研[M].廣州: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4.周宗奎.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潘菽,荊其誠.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16.高覺敷,葉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學發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17.炳亭.杜郎口“旋風”[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2008.
18.(美)萊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構主義——21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譯叢[M].廣州: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19.(美)喬納森.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一個建構主義者的視角(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0.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