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逐出皇宮(2 / 3)

是的,這些的確不是他管的。

弘謹知道,他今天說的話太過了,也太鋒芒畢露了,這些話根本就不可能從一個十歲的孩子口裏說出來的。

而且他剛剛說的話已經偏離了主題了,講到治國方略去了。

可是現在既然都說了,現在也於事無補了,所以弘謹隻能沉默下來。

皇帝坐在位置上,用複雜的眼神看著沉默的弘謹。

對於這個兒子,他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也沒關心過,所以弘謹的一切他都不是很了解。

他從來沒有發現自己這個兒子雖然天賦不顯,但是卻充滿了智慧。可就算如此,他依舊不喜歡弘謹。

因為在他登位之初,其他幾位王子依舊蠢蠢欲動,甚至試圖想推翻他,要不是他當機立斷拉攏根深蒂固的慕容家,並許下重諾,娶了慕容家的長女慕容麗兒,他到現在也許還被幾位爭奪失敗的王子掣肘。

而他之所以娶慕容麗兒都是為了慕容家的權勢,所以當初的他對於慕容麗兒根本就沒有任何感覺,更別談慕容麗兒生下的弘謹了。

況且對於弘謹的出生,他根本就沒有任何準備,也沒有任何的歡喜,因為弘謹的出生使慕容家產生了癡心妄想,對他這個皇帝產生了一定的威脅,所以他不但對這個兒子不喜,甚至是極度厭惡!

再加上當年做王子時,他最討厭的是那些背景深厚、但卻又沒有什麼天賦的王子。

因為在他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當年的太子就是這樣,明明資質比他平庸,可是卻因為比他早出生,而且母係背景深厚,最終穩坐太子的位置!

華陽大朝有這樣的一條皇族族規:隻有正妻生下嫡子,其他的妾侍才可以生育。除非正妻三年內無法生育,妾侍才能生育,但是生孩子的妾侍必須死,孩子過繼給正妻。

這樣做可以保證嫡係的權利不被旁係繼承剝奪,也可以減少為爭奪繼承權而發生同室操戈的事情。

雖然皇位繼承不一定按照這樣的規定,但人們已經習慣立長不立幼的隱形族規。因為皇後通常都是大族之後,所生的嫡子自然被許多人擁護,自然不需要再怎麼挑。

而當年的他就是第三順位繼承人,也就是先皇的第三個兒子。

他從小就資質出眾,但卻因為不是嫡子,而且母係的背景不深厚,可以確定皇位基本不會有他什麼事的,所以他一向很嫉妒那個擁有深厚背景的太子,怨恨他一出生就高人一籌。

但世事往往那麼奇妙,上天垂憐,讓他終於有了機會走向至尊寶座——皇後的兩個兒子—太子病故,二王子遊學時被殺。

所以一時之間,他和四王子、五王子、六王子開始奪嫡之戰,最後因他是第三順位繼承人以及本身出色的天賦,最終他奪得皇位。

而在天才的他看來,弘謹就像當年的太子一樣,明明天賦不好,卻又一個好的母係背景在背後支持。

雖然現在他已經有點喜歡慕容麗兒了,而且對她生的第二個兒子也很喜歡,但是這一切都無法消減他對弘謹的不喜!

可是他卻沒有想到弘謹竟然如此聰明,而且小小年紀就能抵抗他的威壓,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不但如此,他說出來的話都是井井有條,充滿道理的,甚至一般的大學士都無法講出他的那番理論。

就算聰慧又怎能怎樣?朕才是皇帝,朕說的話就是道理,別人不能質疑,更何況是朕的兒子!皇帝在心裏如此想,同時看著弘謹的眼神越來越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