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帶來無數災難,卻同時也在客觀上推動人類科技的發展。
比如受蟲族入侵手段的啟發,人類發現了更快捷的交通路徑——空間走廊,並給它起了個貼切的名字——蟲洞。
又比如,為防止頂階蟲族混進人類社會,綁定生命磁場的跨時代身份卡應運而生,因此受益,幾百年來人類社會的犯罪率大大降低,至少發達星球的犯罪率是低了很多……
但要問大破滅以來人類最重要的一次技術革新是什麼。那麼毫無疑問,是“戰國時代”初期,人類模仿聖衣而摸索出來的“生命磁場”理論。
依此山寨出的“多功能單兵鎧裝”雖遠不及聖衣強大,卻可以大規模普及。
……
……
此時的賴卜若就拿著一張K57型製式鎧裝頭暈眼花地研究著。
時間已經過去半年,半年前紅河大道那家開了十五年的茶館突然關門了,街坊們隻以為那有些猥瑣的茶館老板攢夠了錢,準備養老。
然而,在所有人不知道的茶館後院,少年賴卜若悲慘地被這老頭持續虐待了半年。
第一個月,是純人文學習。每天上午閱讀老頭扔給他的各種詩歌小說散文,下午則接受老頭灌輸宇宙各地人類的習俗。那時賴卜若就確定,老頭以前一定在聯邦上層社會混過,說不定就是個了不起的傭兵,要不然哪會知道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嗯,說不定這猥瑣老頭自己當傭兵時受了挫而懷恨在心,所以才百般貶低雇傭軍。”賴卜若時常這樣惡意猜想。
每天的人文知識學習其實與賴卜若稚嫩的傭兵理想相悖,但畢竟15歲的少年,心中總有填不滿的新奇,所以這個月賴卜若也不算太難過,隻當聽老頭講故事。
不過這種狀態維持到第二個月初便結束了。人文學習壓縮到每天早晨2個小時,其餘時間用來學習一切有關軍事武裝的理論知識。用老頭的話來說,想要當一名好傭兵,必須先足夠了解傭兵的世界。
說到學習,除了有關名人傳奇故事的人文課,自小混跡厄爾斯街頭的賴卜若,就沒有及格過的課程。於是,少年的苦難生涯開始了,一邊要惡補各種初等、中等、高等的數學、物理課程,一邊還要學習老頭扔來的《生命磁場初論》、《鎧裝之科學解密》、《當代軍事及平民武裝淺析》等等一係列他從沒接觸過的課程。
不過不知是老頭課程安排得高明,還是賴卜若天生奇才,亦或從小泡的藥水將賴卜若的腦容量改善了,少年這半年居然硬生生地學了下來。
課程無比枯燥,時不時還要挨老頭一頓冷嘲熱諷,但賴卜若自己清楚,這些內容對他幫助是極大的。尤其是隨著知識儲備的逐漸完善,他對這個世界武裝體係的理解也越發深刻。現在他終於知道,半年前老頭為何會嘲笑自己沒文化,原來五年多前橫掃湖東黑幫的傭兵,還真是一個小角色。
……
……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人類在鎧裝領域的研究已日趨完善。
然而在複製聖衣的道路上,人類依然有三大不可攻破的難關:
第一、聖衣那功能多樣,且各方麵指數遠超人類當今最先進材料的製作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