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暗中較量(1 / 3)

晚清中國的海防建設一直是針對日本的,這是公開的秘密,而日本發展海軍同樣如此。兩國互為假想敵,由來已久。從中國方麵說,早在同治年間,清政府的官員們就已經認識到日本是對我國最大的威脅。

1867年2月的一天,時任漢口道台的王文韶會見法國領事時,該領事談道:“東洋日本國近年與法國和好甚摯,學造輪船,學製兵船,學習戰陣,無一不取法於法國,數年之後,必為大國,為其力求自強也。”

王文韶聽了之後便十分擔憂。他在當天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惟東洋與中華最近,其力求自強如此,於我不無可慮耳,識之以告有誌之士。”[386]

七年後,日本侵台事件發生後,這種危機感很快成了普遍共識。軍機處和總理衙門的二號人物文祥就指出,目前最需要防範的是日本。以時局論之,日本與我福建、浙江一海相隔。倭人最不講信用,此番從台灣退兵,即便不中途變卦,也不能保證其必無後患。尤可慮者,該國近年改變舊製(指明治維新),大失人心,叛藩亂民一旦崩潰,則我沿海各口岌岌可危。明代發生的倭患,前車可鑒。雖然文祥對明治維新的評判極不準確,但他提出日本是我們當前最主要的威脅卻切中肯綮。

李鴻章的看法同樣如此。他說:“泰西雖強,尚在七萬裏以外,日本則近在戶闥,伺我虛實,誠為中國永遠大患”。他還強調說,日本舉傾國之力發展海軍,“而二三年內不南犯台灣,必將北圖高麗”。今天我們不遺餘力地創辦水師,“大半為製馭日本起見”,明確提出我們創辦海軍主要任務就是防範日本。[387]

除了文祥、李鴻章,朝中重臣如沈葆楨、張之洞和丁日昌等也都表達過類似的意見。可以說,在防範日本的威脅上,清政府的政治家們均表現得相當清醒,並具有一定的警惕性,但對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變化以及日本發動戰爭的冒險性卻估計不足,甚至有些認識完全是錯誤的。

事實上,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這一點,清政府的高官中很多人並未看到,或認識不夠。早在1882年,清廷駐日參讚黃遵憲就寫過一本洋洋五十萬字的巨著《日本國誌》。在這本著作中,他對日本的發展道路做了詳細闡釋,著重分析了明治維新後日本發生的巨大變化,認為日本銳意西法,革故鼎新,“舊日政令,百不存一”。他還指出,日本中古學隋唐,近世拜歐美,不背包袱,不守成規,不斷取他國之長而充實自己。一個“蕞爾島國”迅速變強不是沒有道理的。可是,這樣一部充滿睿智和深刻見解的著作在國內出版後,隻在少數知識分子中流傳,並未引起重視。直到甲午戰敗後,人們才想到這本書,才明白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可是,已經太晚了!

對於日本明治維新的一無所知,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政治家的重大失誤。而對日本來說,隨著明治維新的推進,國力快速增強,其向外侵略擴張的野心也逐漸膨脹。他們大力發展海軍同樣是以中國為假想敵。從1871年至1890年,短短十九年的時間裏,日本先後提出了八次海軍擴張案。前幾次擴張案由於經費等原因並未實現,1882年日本加大了對海軍的投入,決定每年從釀酒、煙草業等新增的七百五十萬日元的稅收中撥出三百萬專款用於軍艦的建造,同時還決定從每年的海軍省定額經費中撥出三十三萬日元充作軍艦建造費,使日本海軍每年的造艦費用增加到三百三十三萬日元,這樣八年的造艦費用計為兩千六百六十四萬日元。

1885年,當中國訂購“定遠”“鎮遠”兩主力鐵甲艦的消息傳出後,日本海軍局大感不安。他們多方打聽兩艦的火力和性能等參數,並計劃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次年7月,北洋海軍“定遠”、“鎮遠”等軍艦赴日本長崎維修。這是中國海軍戰艦第一次停靠日本。當日本人看到威風凜凜的中國鐵甲巨艦時,更是受到強烈刺激。當時日本最大的戰艦“扶桑”號排水量僅為三千七百一十八噸,而“定遠”艦的排水量達到七千三百三十五噸,將近前者的兩倍,而日艦配備的二百四十毫米的火炮根本無法射穿“定遠”厚達三百五十六毫米的裝甲。這一巨大的差距令日本人芒刺在背,坐立不安。很快,他們便提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全麵趕超中國的方案,史稱“第六次海軍擴充計劃”。在這一擴張案中,日本海軍計劃建造鐵甲艦、巡洋艦、炮艦和水雷艇共一百零八艘(後壓縮為五十四艘)。為了確保這一計劃的實行,國庫空虛的日本政府開始發行海軍公債,總金額高達一千七百萬元。為了能與“定遠”“鎮遠”相抗衡,他們還專門向外國訂購了“鬆島”“岩島”“橋立”三艘大型戰艦,號稱“三景艦”,不僅在航速上,而且在火炮口徑上都超過“定”、“鎮”。為了灌輸戰勝中國海軍的決心,他們還借助武士道精神,提出了“一定要打勝定遠”的口號,並廣泛宣傳,就連小學生做遊戲,也把消滅“定遠”“鎮遠”作為比賽勝負的內容。[388]

連續大規模的擴張使日本海軍快速發展,但他們並未就此罷休。此後,在1888年和1890年,日本又先後提出了第七次和第八次海軍擴張案。至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海軍艦船總排水量已達七萬二千噸,不僅超過北洋海軍的六萬四千噸,而且在性能上也明顯超越於後者。從1887年至1894年,日本海軍僅用七年時間便趕超了中國。與此同時,日本陸軍也在不斷擴張,常備軍和預備隊人數迅速擴編到將近三十萬。[389]可以說,日本已經做好了全麵戰爭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