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傾斜的平台——網絡泡沫代價慘痛遊戲規則等待建立(6)(2 / 3)

你的死擄掠我、呼嗬我,

你的愛收斂我、嫁接我,

你的死彈劾我、剝離我,

你的愛席卷我、塗抹我,

你的死磕碰我、盤旋我,

絕望的人啊,

你不能比我愛得更渾濁。

《去愛,去死》——

這首詩歌裏除了“愛和死”兩個字之外,憑我們的智商真的無法挖掘出更深的詩意。

趙又霖和劉又源

一個是我侄子

七歲半

一個是我外甥

五歲

現在他們兩個出去玩了

《我愛你的寂寞如同你愛我的孤獨》——

除了了解一些點滴的“趙氏家族”家譜知識之外,我們真的無法獲得些許的詩意。網絡詩歌的形式主義比古詩詞的形式主義更加要命,因為,它最容易打著創新的幌子來蒙騙讀者。網絡是開放的,因此它不懼怕任何新鮮的形式的詩歌,網絡是互動的,因此它需要有詩意的心靈的融會,網絡又是透明的,因此它需要簡單明了而不是華麗艱澀的詩句作裝潢,網絡是活躍的,因此它還需要與時俱進的詩歌的美妙韻律。所以,任何古板的詩歌形式都將被網絡的意氣風發所打破,任何蒼白的詩句都將被拖進桌麵的垃圾箱。網絡時代標誌著承載詩歌的介質的科學化,而不意味著詩歌方向的迷失。

第四節道德標準的傾斜

(一)網絡聊天——“明”與“暗”的較量

網絡聊天就像假麵舞會一樣,彼此無法看清真實麵目,因此,在沒有任何心理障礙的情況下,更容易還原自我,沉溺於放縱之中。網絡聊天的時候,大多人都是出於無聊,所以泡在網上,消磨時光。網聊者很少用真實姓名,基本上都是信手拈來一個化名,戴上一個假麵具,在擁擠的聊天室裏到處打招呼,碰到一個投機的,就開聊起來。因為彼此都“不識廬山真麵目”,所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胡侃一通,不把對方侃暈誓不罷休。到網絡聊天室走一走就會發現,那些淫穢庸俗的名字都會讓你倒吸涼氣,什麼“莖候佳陰”、“漂亮妹妹”、“碩大無比”、“寂寞女人”……一些有過網聊經曆的人談起其中的感受,無不感慨萬千。

署名為“人民大學王衛東”的網友說:“近期,我們不時聽到因結識網友而被傷害的新聞報道,可以說,這種網絡行為和實際行為的不一致是普遍存在的。由於網上行為匿名的特點,其行為沒有種種約束,從而表現出與網下行為的極大反差,將網上放縱行為與社會性行為產生交彙點,如網友見麵,許多人就分不清這兩者行為的界限,不能有效地處理虛擬與現實的關係,從而導致許多潛在的矛盾衝突,因此,對網上聊天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認識。”

署名“成都韓月”的網友認為:“忽然覺得聊天是天底下最無聊的事,它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些人張口閉口就是粗話,有些人不厭其煩地刷屏刷屏,永遠有人向另外一個人不停地追問:你哪裏人啊?你男女啊?你多大啊?你做什麼啊?見見麵好嗎?……真像一群蒼蠅似的。”

《網絡聊天室吞噬中學生》一文這樣認為:“最初宣傳網上聊天的文章多數說,人們在網上交流的是自己心裏的感受,最內心的獨白,痛苦、挫折、憤怒都在網上傾訴,而不擔心自己的秘密被曝光。而事實上,人們天生存在的戒心並不能把人內心深處真正的情感暴露出來,比如人性的自私與貪婪。原因是網上聊天的人,也想著以後網友可能要見麵,說的太多,見麵會很尷尬,另外,人也不是每天都有痛苦可傾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