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消費意識不成熟。免費意識是形成網絡泡沫的重要原因。當然,沒有免費也許就沒有網絡的初期發展,當網絡從開始的軍用到教育科研再到商用時,“免費”服務對人們了解網絡、推動網絡的普及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永遠的免費肯定看不到網絡的未來!人們看電影、訂雜誌、看報紙、發信函、打電話、聽報告等日常活動都要“有償消費”,甚至對問路遞上一根香煙也感到很自然,為什麼在網上查資料、發電子郵件就可以“免費”?網絡的悲劇在於,把本應是階段性的免費當成了“永久”,讓消費者產生了“免費有理”的錯覺。當用戶執意要把“免費有理”進行到底的時候,網絡的未來就顯得前途未卜。
第六,缺乏網絡規範。網絡是在“自由與開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有人把它形容成沒有政府、沒有法律、沒有警察、沒有國家的“自由王國”。但過度的“自由與開放”,其後果會是什麼?為了抵禦犯罪,人類發明了監獄、警察等國家機器;因為道德的悖逆,塑造了教堂、祠堂以及許多無形的社會規範……沒有秩序,人類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文明與進步;沒有規範,人類就要為此付出代價甚至自我毀滅。沒有規範的網絡同樣遭受了一係列問題的困擾:網絡黑客、網絡犯罪等危及網絡安全;色情泛濫敗壞網絡道德;惡性競爭、知識侵權等擾亂經營秩序,等等。過度的“自由與開放”,能使網絡繁榮多久?
第二節經濟市場的傾斜
2000~2003年,全球性經濟為大規模的網絡經濟泡沫破滅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受災麵積最大的就是電信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網絡與電信業唇齒相依,當網絡泡沫破滅的時候,唇亡齒寒所引發的電信業的衰退也就在所難免了。
作為信息通信的重要載體,網絡與電信業有著水乳交融的血肉關係。網絡是電信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技術融合的產物,網絡與電信業都承擔著傳遞信息的艱巨使命,是兩種並行不悖的信息傳遞載體;電信業為網絡提供了廣闊的資源平台,同時,網絡的業務為電信業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後來才崛起的網絡來說,因為它的信息存儲、信息分布等的優越性,與電信網有著互為補充的關係。隨著“三網融合”步伐的加快,網絡與電信業務的融合趨勢愈加明顯。正因為網絡與電信業有著這樣唇齒相依、血肉相連的關係,網絡的大起大落對電信業必然有著巨大的影響。
首先,網絡泡沫的破滅引起了全球電信業的普遍下滑。從2000年起,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電信業走入低穀。網絡公司的發展曆程成為全球電信業發展最大的一次失誤,隨著眾多網絡公司一夜之間由產生到消亡,電信業發展進入多年未有的調整期。受網絡經濟泡沫破滅的影響,再加上“911”事件雪上加霜,美、歐、日等國經濟陷入衰退,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減緩,電信業務市場增幅下降,電信業務市場規模僅增長3.5%,營業總額達10600億美元。據舊金山研究公司Webmergers.com的數據,自2000年1月份的網絡熱最高潮以後,至少862家網絡公司以失敗告終。從AT&T、英國電信、德國電信、意大利電信,到沃達豐、DoCoMo等業界新秀都難以幸免。國際電信運營商虧損額有增無減,裁員數不斷增加、股價低迷、環球電信破產,還有2002年美國WorldCom公司會計醜聞引發的誠信問題幾乎將全球電信推入絕境。
其次,網絡泡沫的破滅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強烈動蕩。由於網絡泡沫的破滅引起納斯達克股指大幅下跌,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使得電信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不佳。各電信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降低,一些資金周轉困難的運營商特別是亞洲的電信公司出現了合並的高潮。規模較小的運營商試圖通過合並來降低巨額開發成本帶來的風險,而大型的運營商則試圖通過合並向國外市場拓展。2001年10月全球電信公司共發債券額達1710億美元,其中約5%為亞洲電信公司的債券。而2000年全年為1900億美元,其中4.5%為亞洲電信公司。截至2001年底,電信公司累計應償還的債額為740億美元,給部分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各主要電信運營商紛紛開始裁員。運營商被迫不斷改變運作模式、財務結構及市場策略,以發現新市場、開發新產品、提供新服務,期望在2002年能夠扭轉不利局麵,從而使電信經濟得到複蘇。然而在2002年上半年,企業的努力並未取到很好的效果,市場低迷趨勢繼續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