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你老人家快起來.要不然車壓到你的腿了。”
馬祖愛理不理地答道:“已經伸出去的腳不能收回來。”
隱峰一聽,立即接口道:“已經前進的車不能再後退。”於是隱峰用車從老禪師的腿上碾了過去。
馬祖大叫一聲,腿上已經鮮血淋漓。
氣憤的馬祖一瘸一拐地找來一把斧頭,來到法堂,鼓鍾召集所有憎眾,大喝道:“哪個小於剛才碾傷了老僧雙腳?你給我出來[”
僧人們個個都嚇傷了,今天看來要血濺佛堂了。
阿彌陀佛。
隻有隱峰和尚毫無懼色,大踏步走上前去,把頭放在馬祖掄起的斧頭。
馬祖哈哈大笑,把斧頭扔在地上.高興地說:“孺子可教!”
而老頭說道這裏,卻是把一雙有神凡人眼睛看向蕭天元,果然便見蕭天元一年的沉思。心下自是一陣欣慰,果然沒有白白浪費自己的這一番唾沫。
老頭講述了這麼多,無非也隻是期望蕭天元能夠秉持讀書人的傳統心誌氣節。這樣不僅在自我修養上有所提脯便是在武道上亦是有所助益。
要知武道的修習,除了靠資質以外更是看重毅力與恒心,更要有一顆勇往直前,無所羈絆的雄心。
所以他才會用佛門的高僧大德,來點化蕭天元。
馬狙橫插一腿擋路,實際上是在問隱峰如何克服學禪路上的各種障礙。
隱蜂推車碾過,是表示自己要絕不後退,遇魔殺魔,遇佛殺佛。
馬祖又手執利斧進一步考驗他,隱峰又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精神坦然麵對。
看到愛徒如此精進,難怪老和尚哈哈大笑!
武道修習又何嚐不是如此?
沒有一個強者之心,沒有那“魔擋殺魔,佛擋殺佛”的勇氣,光光隻是天資出眾,根本不可能走得更遠。
這也是許多同樣是天縱之才,最後的結局卻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自恃天賦出眾,便心生驕橫,反而在武道上缺少了一種勇猛精進的氣度。那些本來天賦就出眾之人,加上後天勤於修煉,能夠知難而上,自是一日千裏。
長此以往,持之以恒下自是能夠登上巔峰,收人敬仰。
不過總體而言,修煉界也是有著自己的傳統,輕易不會改變。
體修由於一直注重身體素質的鍛煉,所以極其善於近戰,這也就常運用在軍隊作戰的戰場上。在群體作戰中,體修憑借其強悍過硬的身體素質,占據著的優勢。這一傳統卻是被許多世家所堅持。
因為世家注重自身疆土的擴張,在意自己家族的傳承,總是伴隨著戰爭。體修也就成為了各大家族的首要選擇。
元修主張體悟天道自然,最是講究清淨自修,所以一般都在名山大川修煉。這一傳統在沒出現滅門之禍,或者改朝換代之時,是不可能參與世俗紛爭的。
這些世家伴隨著秦皇開疆拓土,在長時間的戰爭中,一般都是習練體修,而那些門派卻是正好相反,在山門到場修習元修。
這種大傳統一直延續了許多年,也就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天下的世家都是體修,也有些世家從一開始就是側重於元修的,這些世家一般都和門派有著密切的往來,有些直接是門派的一些長老建立的家族。
與此相同的是,並不是天下所有的門派都是元修,也有些門派主要是體修。這些門派主要分布在四大世家站主導的地區,這些門派雖然也占山修建道場,卻是走靛修的路數。
當然就是這些門派和世家內部,亦是分別存在元修和體修的,但大體上總是一方絕對的優勢。
有時候元體之間的競爭與衝突升級,直接會導致一個家族或者門派分為兩派。這時好一點的會形成主家之外的分家族,主門派之外的分門派。極端一點的,直接是以一方的覆滅為代價。
經過這些年的元體之爭,所有的門派和世家內部,一般都極力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一個體修家族,情非得已之下,家族內是絕對不會有元修的武功心法典籍的,自然也就避免了出現元修。
若是一個體修家族內部,一個人自認在元修上很有天賦,一般都會改投元修的門派。
這時的這個人,雖然還是家族成員,他離開家族,改投別派學藝卻是有代價的。其代價便是,他雖然還是家族成員,卻是不能參與家族日常事務決策。
即使回到家族,他也隻能成為供奉,不掌握實權。而且一旦家族麵臨亡族的危險,他必須身先士卒,衝在最前。
所以,在一個精習元修的家族與門派,根本不會出現體修。反過來一時一樣,精習體修的家族與門派,也不可能出現元修。 作者 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