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不同勢力的崛起,才有了這些紛爭,說到底都在爭生存資源,在爭奪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這也是世家和所有門派的悲哀。
明哲保身的結果,大多是被其他勢力吞並。自然而然的,大家也就奉行實力至上的道理。你要獲得更多的資源,可以,前提是你必須有強悍的拳頭,能夠確保自己有吃下去不會吐出來的實力。”
老頭說到這裏,卻是沒有繼續說下去了。他知道憑借蕭天元的才智,隻要自己稍加點撥他就會明白過來。有些道理,估計就是自己不說,讀了這麼多年聖賢書的他,亦是十分明白的吧。
隻是很多時候,即使明白了道理,卻適意裝作糊塗,不向世人展示。對於一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道理,一些不該自己知道的秘密,若是被自己知曉了,反而會是一種麻煩,也隻能以此明哲保身。
古書便說:“酒向會人飲,詩向會人吟。”對於那些聰慧之人,即使不加點撥他也能悟道。而那些沒有慧根,沒有機緣不知開竅之人,你即使把道理說得再直白,把道理剖析得再簡單,他也不一定能明悟。
所謂悟了便是悟了,沒悟便是沒悟。或許是慧根不淨,或者是機緣未到,卻是強求不得。“師傅迎進門,修行靠個人。”自己這一番講解,對方能夠明白幾分就是幾分,一切隨緣。
而老頭之所以說這麼多,也是想讓蕭天元提前認識到現實,從現在起就種下一顆種子而已。他就怕蕭天元懵懂無知之下踏足武道,要是再做出一些犯忌諱的事情,到時候不知道會惹出多的麻煩。
和蕭天元接觸了這麼久,加上更能夠第一時間知道蕭天元的所思所想,老頭自是明白蕭天元身上的弱點。那便是,性子太過平和,不喜與人爭鬥,總是有著一副和氣的性子。
或許這些性格,蕭天元自己也是很明了的,畢竟最為了解自己的還是自己本人,無人可以代替。可是人總有一種,得過且過的惰性,許多人便是因此,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
即使明白自己性格的缺陷,卻是不願意做出任何的改變。或許蕭天元也在選擇,也在掙紮,甚至是在試著逃避。一個人自小就要依靠自力更生的人,習慣了十幾年的偽裝,絕對不可能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出改變的。
他已經習慣這種生活方式,並想著繼續維持下去。而一旦人習慣了某一生活方式,擁有了某一性格,卻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的了的。
而習宮是件極為可怕的事情!
至於自己這個旁觀宅卻是可以把一切看得清楚明白。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說的便是如此吧。
蕭天元這種性格,說好聽便是一個好好先生,從不輕易得罪人。說難聽點便是性格怯懦,缺乏一些精進勇猛的氣度。
這些年的隱忍雖然讓蕭天元學到了許多,也讓他改變了許多。所謂有得必有失,上天永遠都詩平的。這一飲一啄之間,卻是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存在,真真是奇怪無比。
本來這種性子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要是生活在盛世,隻想著平淡地過一生,這種性子卻是剛好。而這種平淡真實的生活,卻是許多人想過卻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