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中學圖書館工作與其他各學科有著密切的聯係,為配合教改形勢的發展,中學圖書館工作者也應該了解和熟悉新課標,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變化,一些重要的教研期刊,圖書館工作者應該作為第一讀者,係統地加以了解,才能更好地整合資源,向老師推薦。因此,在教育係統的圖書館工作者,除了本身的圖書館學方麵的知識外,還必須熟識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現代網絡技術等方麵的知識,形成一個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必須具有發現和確認信息的能力,對信息進行分析和分類的能力,特別是具備操縱聯網終端,閱讀、提取、吸收、存儲信息並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善於將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書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各學科的新動向,從而使圖書館能及時獲取新知識,避免知識老化,適應知識快速更新的現代中學教育的需要。
四、圖書館是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信息采集基地研究性學習課程所研究的專題往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它既可以是某學科的,也可以是多學科的綜合交叉,既可以是人文景觀,也可以是現實社會問題。因此,中學圖書館的館藏文獻結構也要進行相應轉變和調整,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從注重資料的全麵性、新穎性、實用性及趣味性出發,多渠道搜集采購學科門類多樣、品種和載體豐富的書刊,形成一個係統、完整、全麵配套、科學合理的資源體係,以配合研究性學習順利進行。
中學圖書館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資源,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這一環境不僅是文化的,而且是信息化的、人文化的;其次,它可以為學生提供高密度的知識,讓學生從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驗學習樂趣,激發創造的欲望,積累創造的素材,甚至產生疑問,找到介入研究性學習的入口;再次,它能夠為學生探究所選定的課題提供相關的文獻信息,使學生在運用文獻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起利用圖書館的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第四,它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對知識或信息的搜集,選擇,加工,整理,利用,重組,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同時學會合作,學會創造。豐富的讀書經曆對中學生獲得知識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而目前的分科課程教學決定了一個中學生如果隻是學習課堂上的知識,而沒有課外的廣泛閱讀,那麼,他的知識麵將會非常狹窄,他重建知識的能力將十分有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通過圖書館寬而泛的學習來彌補課堂教學窄而深的弊端。圖書館工作者可以相應開展定題跟蹤服務:圍繞某些主題,積累相關資料,讓中學生通過對一係列材料的閱讀、對比,在課堂上展開充分討論來獲取知識;或配合教學進度,重點向學生推薦既有啟發性又能深化課堂學習的書刊資料,通過對這些書刊資料的閱讀學習讓學生把問題帶到課堂,促使學生認真聽講,同時課內沒能得到滿足的地方,也可讓學生到圖書館去尋找答案。課內帶動課外,課外促進課內。
當今科教興國,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大好形勢為中小學圖書館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用和地位都提升了,我們必須把握時機,勇於創新和挑重擔,使圖書館成為教改和發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沿陣地,而別讓中學圖書館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
參考文獻:
1.陳峰。談研究性學習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中小學圖書館通訊,2002(2)
2.沈豔。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之淺析。中小學圖書館通訊,2003(1)
3.黃建梅。論中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小學圖書館通訊,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