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京劇旦角郵票漫談(1 / 1)

京劇旦角郵票全套八張:

1.《貴妃醉酒》。京劇大師梅蘭芳描繪楊玉環在百花亭賞花飲酒,先是為了消閑,獨自薄酌;後聞唐明皇到梅妃宮裏去了,有點嫉妒,就以酒解愁;可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越發淒楚,滿腔哀怨,不覺酩酊沉醉的情景。“醉酒”過程,層次清楚,還把怨、妒、氣、無可奈何等情懷泄露無餘。楊妃美,醉中楊妃更美,步履踉蹌,仍不失雍容華貴。台上沒有布景,但通過楊玉環扇子的抖動揮舞,使人仿佛處身在百花亭,看到紅花綠葉叢中,蝴蝶翩躚,聯想到這景色撩人欲醉的濃鬱春意,以及宮人悒煩的心情。

2.《抗金兵》。它也是梅派傑作,金兵南侵,激於義憤,梁紅玉親率將卒,在金山江麵擂鼓助戰,震撼天地。這出戲,梅先生1933年在滬演出時,曾鼓勵了多少中華兒女抗日的激情。

3.《穆桂英掛帥》。它是梅先生晚年演出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戲。表達了楊家將忠君愛國的戰鬥激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4.在《斷橋》中,梅先生演白素貞遇到許仙時,把內心又愛又怨的複雜情愫表演得細膩透徹極了!現今“梅派”傳人李炳淑也常演。這出戲,唱念做打俱全,一邊要演唱,一邊要舞蹈開打,兩者很難兼備。

5.十三妹《悅來店》,四大名旦演來各有千秋。同是開打,尚小雲的“奪刀”,剛健矯捷,荀慧生是嫵媚飄逸;同是念白,尚小雲是剛勁激昂,荀慧生是爽朗清脆。而程硯秋這出戲卻是王瑤卿先生親授的,是正宗的“王派”。

6.《拾玉鐲》是《法門寺》中的一出折子戲,它寫少女孫玉姣情竇初開的情景,妙到毫末:先是小傅朋把玉鐲放在地上以為媒證。姑娘看到了不好意思去拾,男的假意走開,等女的剛拾到手,突然回身,這時姑娘羞澀得手足無措,仍舊放到地上去吧?恐怕砸壞了,又舍不得,拿在手裏又害臊;於是一麵用袖遮住臉,一麵把玉鐲推向傅朋,一個要還,一個推卻,把兩人當時的情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真是維妙維肖,令人拍案叫絕。

7.《秋江》是《玉簪記》傳奇中的一折。陳妙常追蹤情郎潘必正時,觀眾雖然隻看到舞台上的艄工手上搖著一支槳,但通過兩人的形體動作,仿佛看到在煙波浩淼的大江之中,駕一葉扁舟,上下顛簸的情景,它非常逼真,盡情發揮了中國戲曲藝術象征手法寫意的特色,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

8.《秦香蓮》是民間傳統的包公戲,是歌頌不畏權勢,伸張正義的好戲,不僅主角“黑頭”要演得好,而且配演秦香蓮的旦角也要有相當的技藝:如在“殺廟”一場,要有跌撲坐子功夫;在“公堂”,能夠對口緊湊,旦角與花臉默契配合,才能起到牡丹綠葉襯托之功,這才是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