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顧群臣的反對,以奉太皇太後遺命為名,向天下頒布了冊封皇後的詔書,婚期就訂在頒詔的五日之後。他已經算好時間,等詔書到達南詔,那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皇太子就算是丟下前線戰事抗旨回京,生米也做成了熟飯。
雖然禮部的大人們極力反對如此倉促地操辦天子的婚事,但是聖旨還是沒能擋住一道接一道地發了下來。
一,就算倉促,聖聰帝旨意當中也說得很清楚,皇帝需要一個盛大的,完美的婚禮,所以賜封文乘龍為世襲隆鄉侯,文乘龍長子為世子,文乘雲與文乘風分別擢升為光祿寺卿和戶部總科員外郎,文家三房五男小至十歲的文定邦都賜封為雲龍都尉,家中女子都因男子的封賞而受了誥命,老太太還特別賜封了彭城郡太夫人的名號;二,文家的長女因侍奉過太皇太後,感念太皇太後的恩德,在家懸梁自盡追隨而去,追封為孝元郡主(孝元兩字可是很尊貴滴),附藏太皇太後陵;三,聘前固原總兵錢益坤之女為太子妃,待太子年滿十八成婚;賜明誠郡主為東宮淑媛;另賜後~宮女子五人為東宮選侍。
聖旨頒發之後,首先震動京師。
大曆朝開國時就明確規定抑製外戚掌權,所以沒有在冊封後妃時提拔家屬的前例,就算林貴妃之父貴為太子太師,那也不是沾了貴妃的光,而且太子太師職位雖高卻沒有實權。如今皇帝這麼大肆封賞文家,就算皇後兩位伯父三位堂兄職位封賞得不高,但都是肥缺,叫人好不眼紅,紛紛議論這兵部文乘龍大人家的二小姐是怎樣的傾國之姿,其實並沒有人見過這位二小姐,但是豔名才名就開始傳揚天下了。奇怪的是雖然聘定了錢益坤的女兒為太子妃,皇帝對他卻沒有任何封賞,而明誠貴為郡主,卻屈居在錢小姐之下,又是一樁異事。
自來皇室辛密最為百姓樂道,一時之間各種八卦版本甚囂塵上。
錢益坤一家接到聖旨時簡直是感激涕零,知道了皇太子與梓顏之事被皇帝宣調入京,本以為凶多吉少,想不到卻是天降了大前程,所以雖然目前沒有什麼實職封賞,錢家已是喜氣洋洋。
一時間,文家被滿朝官員踏破了門檻。就算沒有時間準備新奇的玩意,不過難得有這樣給皇帝親家送禮的機會,誰都把家中壓箱底的寶貝搬了那麼幾件出來,文乘龍推辭不得,使得文府在幾日之內珠寶珍玩堆滿了府庫,就連過道上都疊滿了箱籠。
低氣壓隻縈繞在文梓顏所居的小樓,出了這個小樓的地界兒,文府上下其實都是喜氣洋洋的,就連下人們也覺得自己一夜之間身份高人一等了,路上遇到都是互相笑嘻嘻地不說話。這還是拜了文乘龍嚴禁府中人議論所致,要是沒有老爺的吩咐,底下人的各種言語必然也已經開了鍋。
梓顏心如死灰,拒絕與任何人說話,文家人怕她尋了短見,各人輪流著守在她身邊,美其名曰陪伴。
出嫁前一日陪著梓顏的是老夫人本人,老太太由吳夫人陪著正極盡所能地寬慰著梓顏,謝嬤嬤進來,偷偷地望了眼姑娘慘白的臉色,也不知道她想些什麼,還是回道:“姑娘,東海王府上靜宜郡主求見,見是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