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崔夫人追憶宮史(1 / 2)

光陰容易拋擲,自林清獻一去,匆匆已過半月,這半月來,梓顏幫著崔夫人料理家務,閑時教授一些年幼的粗使丫環讀書識字,日子卻也逍遙。

這一日,梓顏同了崔夫人一起驗看了庫房,然後給府中各人分發布料裁製冬衣。管家年伯走了來道:“回夫人少夫人,宮裏來人了。”

崔夫人笑問:“可是娘娘打發人來了?”

年伯答道:“不是,是個麵生的公公,說是太皇太**裏的。”

“太皇太後?”崔夫人看了梓顏一眼,道:“昨日皇上不是下詔要奉太皇太後駕興溫泉宮!是不是貴妃娘娘要陪駕啊?”

年伯道:“那公公還沒宣旨,太師也不在府中,還請夫人速速去接旨。”

梓顏忙上前攙了崔夫人,一行到堂前,那是一個年輕的公公,帶了兩個老宦官,正坐在大堂上品茶。

崔夫人上前見禮,道:“未知公公高姓?”

他也客氣地還了一禮,回道:“咱家姓李,皇上給賜的名字,叫做李三台。”

梓顏聽這名好笑,忍不住笑了一下,見李三台看她,忙以袖掩住。

崔夫人道:“李公公今日是……?”

李三台道:“咱家是太皇太**裏當差的,今日來宣皇上口諭!”他向天一抱拳。

崔夫人等聽他說有皇上口諭,忙都跪下了。

李三台道:“皇上說了,九月二十九日奉太皇太後鑾駕西興溫泉宮,因太皇太後思念蕊陽大長公主,故宣各勳戚府中有誥封的年輕夫人同行伴駕。著前軍都督府林經曆之妻文氏九月二十九日寅時宮門候駕,侍奉太皇太後。”

梓顏一聽這聖旨,大為錯愕,看著崔夫人,崔夫人忙口稱“接旨”。起身後,揮手讓年伯去拿金銀給這幾個公公,這裏賠笑問道:“李公公,今日這聖旨有些……有些蹊蹺啊!往年太皇太後和皇上西行溫泉宮,都在冬季。這且不說,太皇太後自有內命婦侍奉,怎麼倒傳起年輕的外命婦來了?”

李三台道:“自然還有內命婦,此次貴妃娘娘沒有隨行,奉命隨駕的內命婦是寧妃娘娘、韶嬪、梅嬪、良貴人、朱才人……還有幾位選侍。”

他不回答還好,這答得牛頭不對馬嘴,崔夫人更是驚異,心道:“奇了!這寧妃韶嬪等都是失寵已久或者我連個名號都不知道的宮妃,怎麼都帶她們去呢?”

李三台笑道:“太師夫人有所不知,這太皇太後啊,年紀雖大,卻是孩子脾氣,近日來常說一輩子關在宮裏,要出去走走,也想見見生麵孔。咱們皇上純孝天成,哪能不依呢。”

崔夫人點頭:“原來如此。那可還有別府女眷奉召?”

李三台道:“有有有,宣了清平長公主的媳婦兒樊恭人、新襲封的鎮國將軍夫人、還有菊妃娘娘的侄女係詹事府少詹事的夫人,算上府上的少夫人,一共四位外命婦。”

梓顏聽說是宣了四個年輕的外命婦,這才鬆了口氣。崔夫人見管家已拿了金銀出來,命他拿上來道:“幾位公公為太皇太後和皇上辦差,辛苦了。”

誰知李三台極力推辭,道:“既是奉了皇命,怎敢到太師府上領賞,太師夫人切莫為難咱家。”

崔夫人再三想送,李三台也再三固辭,最後不得不作罷,恭送幾個內侍出去。

回到榮壽堂,崔夫人有感而發道:“今日這個李三台可真是個異數。往常就是你貴妃姐姐宮裏來人,我們送的禮也從不推辭的。”

梓顏倒不奇怪這公公,問道:“母親,適才他說太皇太後思念那蕊陽大長公主,這大長公主孩兒隻聽說沒了多年,您可知道她的事?”

崔夫人見媳婦難得有不解的事相問,不禁來了談性,命丫鬟去重新沏茶過來,歎道:“說起這大長公主,我也不曾一見。她十四歲就奉先高祖皇帝之命遠嫁胡庭,沒幾年竟薨了。太皇太後隻有她這麼一個女兒,哪有不思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