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我2006年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也是我從業界向學界轉型五年來的一個總結。值此拙作付梓之際,有許多人值得我欽敬與感謝。

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柯惠新教授。柯老師治學嚴謹,她的“論而有據”的治學理念使我在深悟學術之道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對現實、人生的批判與反思。生活中,柯老師亦師亦友,對愚鈍如我者關愛、嗬護有加。從博士論文的醞釀到寫作,她都給予了細致的幫助與指導。作為一名當年的留日博士,新任的全國政協委員,柯老師的長者風範與嚴謹學風使我如沐春風,不敢有絲毫懈怠。

感謝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新聞媒介傳播係訪問研究期間的Jan Eke-crantz教授。這是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對中國文化興趣濃厚的他常常謙遜地與我探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並提供盡可能多的學術資源。從這位學者兼長輩身上,我看到了瑞典這個北歐之國洗盡鉛華般的樸素、自然。非常痛心的是,他於2007年夏不幸因病去世。斯人已去,是為紀念吧。

感謝上世紀70年代就訪問過中國的斯德哥爾摩大學的Hakan Lindhoff教授,他的風趣幽默與認真負責讓我同樣感動;感謝瑞典隆德大學的Peter Dahl-gren教授,他以自己對電視與公共領域的獨到見解,為我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上的給養與補充;感謝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的趙月枝教授,她的啟發與糾偏使我對傳播政治經濟學這一北美重要的傳播學派產生了興趣。

感謝曾對我的博士論文提出過寶貴而中肯意見的陳衛星教授、陳崇山教授、展江教授、李彬教授、胡正榮教授、楊正泉教授、周鴻鐸教授、劉京林教授、陳作平教授、鄧炘炘教授、郭鎮之教授、劉燕南教授等,他們的見解高屋建瓴,切中要害,為本書的研究增色不少。

感謝對我出國研究搜集資料給予關心與支持的中國傳媒大學蘇誌武校長,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教育處的李旭東秘書。

感謝為本書的修訂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的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蔡翔社長、責任編輯王月林老師以及語言藝術編輯部的程平、劉大年老師等。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丈夫與兒子,在過去幾年的漫漫求學路上,是他們伴我走過春夏秋冬,一起成長。

本書不揣淺陋,試圖通過學理的冥思表達一種現實的人文關懷。但由於自己學養的不足,本書中還存在諸多缺憾,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李娜

2008年初夏於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