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附錄二:創優節目評獎講評(8)(1 / 3)

第二個問題是怎麼樣提高節目的貼近性?這個問題雖然不是新問題!但總是沒有解決好。應該說!這些年來有進步!但進步不是很大。我們的許多節目離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還有一定的距離。跟香港台對比,我們比較突出的差距就是貼近性比較差。我們的新聞節目貼近性不如香港台,我們的文藝節目在貼近群眾方麵也不如香港台。所以我們節目的收聽率、收視率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覺得,廣播電視節目要大幅度提高它的收聽率和收視率,首先要在貼近性方麵有大的突破,要很好地研究貼近性的問題。按照我們的理解,貼近性包括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而且要貼近群眾的思想、感情、情趣。這次送評和獲獎的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貼近性是很好的。東莞電台和佛山電台做的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思考,我們覺得從貼近性方麵來說,佛山電台那個節目做得比較好。這個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就拿起一封信。寄這封信的人說,最近不斷有人向他遊說要不要換港幣,說人民幣很快就會貶值。那麼究竟在亞洲金融風暴麵前,人民幣會不會貶值?這恐怕是很多人憂慮的問題,所以抓住這個問題來開場就很容易把聽眾吸引過來聽你的節目。怎麼樣提高我們新聞和社教節目的貼近性?希望大家共同研究這個問題,圍繞這個問題來寫文章,來提高自己的節目質量。

第三個問題是可聽性與思想內涵的關係。省台的《綠茵狂飆》對球迷來說,其可聽性是很好的。它的表現手法也是豐富多彩,為什麼不能得一等獎呢?恐怕就是思想內涵問題。就是說一個精品節目不光要有好的包裝,有可聽性,可視性,而且要有思想內涵,要能給人一種啟迪,給人一種教益,才能成為精品。上次去佛山也有人說,我這個節目可聽性很好啊,收聽率很高啊,為什麼不能成為優秀節目?我說可聽性好的節目不一定就是優秀節目,是好節目但不一定是精品。所以我們在送評的時候,一定要挑選思想內涵好,而且表現形式好,可聽性好的節目,才能送來參評,才能爭取成為電主口。

這次評選的節目也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主要是有些節目缺乏典型的材料,有些節目音響效果比較差。比如深圳電台的《與艱難麵對》,假如它的音響效果好的話,那麼這個節目得一等獎是當之無愧的。有的節目訪問不自然,有明顯的念稿痕跡,如果讓被訪者自由表達,就會比較自然流暢,效果就不一樣。還有些節目的表現手法比較落套、陳舊。比如《深山無神村》的題材很好,是破除迷信的主題。但表現手法比較舊,所以後來還是落選了。還有些稿件的語言有偏頗,用詞不準確,有片麵性。有的節目不能突出重點,麵麵俱到等等。因時間關係就不展開來講了。

總的來看,去年各台社教專題節目的總體水平有比較大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我們希望大家通過這次評選觀摩,通過比較鑒別,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改進。我希望大家回去後認真學習兄弟台的長處。另外我們每年都印有一本書叫《精選點評》,把一等獎和部分二等獎的作品收集在這本書中,每篇都有專家、行家作點評!這是很好的教材!希望大家能拿一些書回去!組織大家學習,通過這樣來提高自己創精品的水平。希望明年各個台,各個局有更大的進步!

精選題材精選素材精心包裝

——1996年度廣東省廣播電視新聞獎評選綜述

1996年度廣東省廣播電視新聞、社教專題評獎給予評委的印象是:送評作品的總體質量比上一年有很大提高;各台圍繞著抓精品、創名牌,努力精選題材、素材,精心包裝,整個廣播電視係統的宣傳業務改革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精選題材。

不論廣播還是電視,也不論是新聞節目還是社教專題節目,要經營出精品,題材的挖掘和選擇是至關重要的。題材選好了,不僅能大大提高作品的可聽性、可視性,而且會大大增強節目的衝擊力和影響力。此次送評和獲獎的作品中,大都能選擇“重、新、熱、近”的題材,並努力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