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4章 “兩手空空闖南洋 成就一身輝煌”的東南亞華商6(1 / 1)

第三十四章6讓胡雪岩都黯然失色的“紅頂商人”

有一種商人,他們擁有良好的官方關係和官方信息網絡,總能在國家的巨大變局中獲得先機,占據主動;他們往往和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或者重要領袖有特殊的私人關係,達成某種默契,獲得某種暗示性的支持;他們八麵玲瓏,洞察人心,在私人財富和國家財富之間創造騰挪空間——他們被稱為“紅頂商人”。

但無論是被稱為“中國台灣第一紅頂商人”辜振甫,還是在葉利欽時代和普京時代都屹立不倒的俄羅斯富豪阿布,或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商人胡雪岩,他們的“紅色”如果和一個名字放在一起,都會黯然失色——他就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企業家、三林集團的名譽董事長林紹良。

2004年,已經88歲高齡的林紹良在《世界企業家》上位列華人富豪榜41位,擁有印度尼西亞最大的食品生產企業、水泥生產企業和第一太平(香港)、中亞銀行、菲律賓長途電話等公司。這位當今擁有億萬家業的富翁,在多年前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賣花生油的小販而已。他的成功秘訣更是令人尋味,而其傳奇經曆和戲劇性的創業史讓人矚目。

時至今日,林紹良回憶起自己創業時的艱苦生活,深感對他日後事業的發展影響極大。他不無感慨地說,人需要經得起磨煉,才會有所進步。要擁有好勝的心態不斷地向世俗、向自己、向未來挑戰,以實現自身的價值。

林紹良從不放過任何迎接挑戰的機會,哪怕是稍縱即逝的機會。無論目標是多麼難於到達,目標一旦被他們認準,就絕不放棄,遇到困難也不罷休,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種不滿足感,四處奔波的心態。

1916年7月16日林紹良出生於福建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林家祖輩以種田為生。 “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侵占了東三省。林紹良為逃避戰亂踏上了印度尼西亞的國土,投奔自己的叔父和哥哥。

當時的印尼也不是安樂之邦,日本侵略的戰火已燃燒到這裏。爪哇島上烽火連天,經濟凋零。林紹良起初在叔父的花生油店裏當學徒。2年後,有了些積蓄的林紹良,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生意。

在被迫離開家鄉3年後,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隨後,日軍登陸印尼,許多工商業被收歸國有或征軍用,林紹良的小販生涯被打斷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但日軍剛退出印尼,荷蘭殖民軍又卷土重來。在當地華商在中華總會的領導下,華人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獨立戰爭,林紹良參與了這場意義重大的戰爭。1946年至1947年之間,受中華總會的委托,林紹良掩護一個參與獨立戰爭的印度尼西亞革命軍領導人。這位名叫哈山?丁的領導人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並成為了他的莫逆之交,而哈山?丁正是印尼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蘇哈托的嶽父。

在這場戰爭中,林紹良通過從新加坡購買的武器及軍需物品,憑著對地形和海路的熟悉,左右回旋,巧妙地越過荷軍封鎖線,把一批軍火安全地運到了中爪哇印尼軍中。不僅從軍火生意中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利潤,同時又與蘇哈托等印尼軍官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

林紹良在這場印度尼西亞為自由而戰的戰役中,獲得了今後讓他飛黃騰達的政治資源,而後的另外一場戰役則成為了其人生的真正轉折點。

1950年代初,印尼又發生列島分離主義叛亂,盛產丁香的蘇拉威西、北蘇門答臘因動亂而產量大減,林紹良再次看到了這個機會。但丁香從印尼東部的馬魯吉群島運抵中爪哇,必須穿越荷蘭軍隊的重重封鎖線,弄不好就人財兩空。林紹良根據以往販運軍火的經驗,設計出一條丁香運輸路線。並且他的想法獲得了蘇哈托的支持,蘇哈托甚至答應他派兵保護。有了蘇哈托的特殊照應,林紹良的丁香生意在戰火紛飛中暢通無阻,滾滾金錢流進了他的腰包。幾年之間,他就成為了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丁香商人”。

1967年之後,林紹良迎來了事業上又一個高速發展期。這一年,在蘇哈托出任印度尼西亞總統,次年政府頒布了國內投資法令,為包括華人在內的國內外企業家提供了發展機會。

林紹良的成功頗具戲劇性,但和他務實的腳步,遠大的理想,永不言敗的信念以及不懈的追求緊密相連。簡而言之,就是好勝心。很多情況下,正是由於人的爭強好勝才不斷地取得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